水庫養魚是指利用有利地形攔河筑壩、圍堤建閘形成的人工水體,從事魚類養殖和增殖的一種淡水養殖方式。水庫養魚是充分利用水資源,發揮水庫防洪、發電、灌溉、供水、養殖、旅游等綜合效益的組成部分,它對繁榮山區農村經濟,解決山區人民吃魚問題有特殊的意義。
一、水庫中天然餌料和魚類概況
水庫中的天然餌料生物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底棲動物、水生維管束植物、周叢生物、有機碎屑和微生物等,水庫的魚產力決定于餌料生物的組成和數量。水庫蓄水后,水位升高,水流減緩,透明度增大,大量的營養物質從淹沒區析出,條件更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繁殖,其種類和數量都比原河道豐富。浮游動物亦因懸浮物沉淀、浮游植物和細菌大量繁殖而大量滋生。周叢生物生長在水庫四周浸沒的石礫、樹枝或雜草表面,是刮恃食性魚類的餌料。多數水庫由于水位變動大,庫底淤泥少或淤泥太多太快,底棲動物的種類和數量比較貧乏,而有些較淺的平原湖泊型水庫及老化的水庫,底棲動物則比較豐富。水生維管束植物在多數水庫中比較貧乏。各類生物死亡后,其殘骸經機械力破碎和異養細菌及真菌的作用,產生有機碎屑,有一定的營養價值,可供食腐屑的魚類利用。細菌除了起分解作用外,還會形成細菌絮凝體,可供浮游動物和鰱、鳙等魚類濾食。充分、有效、合理地利用天然餌料生物生產魚產品是水庫的功能之一。為此,選擇適于水庫放養和增殖的對象種類,必須根據水庫特點與餌料生物基礎來確定。
水庫形成后,由于水文條件和生物狀況等一系列變化,在沒有人為因素干擾下,河流性魚類移居上游,其數量增長受到較大限制,有的種類甚至消失,湖泊性魚類獲得大量發展的機會。此外,由于洄游通道受堤壩阻攔,洄游性魚類不能從下游進入水庫,數量逐漸減少,以至消亡。因此,必須適時采取人工放養和增殖措施,人為地調整水庫魚類區系,甚至在水庫蓄水前或蓄水初期就著手進行,使之能充分利用水庫中的天然餌料生物,發揮水庫生產魚產品的功能。水庫蓄水后,一般經歷營養高潮期、營養低潮期和營養穩定期。隨著營養物質的變化,天然餌料生物也隨之發生變化,還必須相應地對放養和增殖措施加以調整。
二、與水庫有關的主要技術措施有以下幾種。
1、合理放養
為了充分、合理利用水庫中天然餌料資源生產魚產品,除選擇合適的放養種類外,還必須確定合理的搭配比例、適宜的放養密度與魚種規格。
2、放養對象
確定放養對象要考慮水庫的理化性狀、餌料保障程度及放養魚類對餌料的利用率。中國至80年代末用于水庫養魚的主要對象是浮游生物食性的鰱和鳙,其次草食性的團頭魴和草魚、雜食性的鯉和鯽,以及食碎屑和周叢生物的鲴、鯪等。深水水庫的底層水水溫較低,通過尾水流出水庫,可以用來養殖冷水性魚類,發展虹鱒網箱養殖。
3、放養規格
水庫的水體大、水深、流急、風浪大,敵害較多,要求魚種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與避敵能力。此外,水庫中餌料生物密度相對較低,魚種要有較強的覓食能力和競食能力。如果放養的魚種規格太小,不能迅速適應大水面的生活環境,索餌能力弱,生長慢,就容易遭敵害侵襲,或從進出水口和攔魚設施處流失。而體質健壯的大規格魚種對大水面的適應能力較強,生長快,就能較早地達到商品規格。因此,放養大規格魚種是水庫養魚獲得穩產高產的物質基礎。中國水庫養魚中鰱、鳙、草魚的放養規格一般采用13.2厘米以上的1齡魚種,也有的采用體重0.25~0.50千克的2齡魚種。鯉、鯽、團頭魴、鲴、鯪的規格一般為6厘米左右。在水庫蓄水初期,水位尚低,無泄洪威脅,兇猛魚類種群還很弱小,餌料生物資源又很豐富,抓緊這個有利時機投放較小規格的魚種,也能收到良好效果。
4、放養密度
確定放養密度的關鍵是使放養魚類種群密度盡可能符合水體的餌料基礎狀況,做到既不妨礙天然餌料資源的再生產,又能最大限度地發揮餌料生物的生產能力,維持養殖魚類的最大種群密度,提供盡可能多的魚產品。
5、搭配比例
科學地搭配放養種類和數量是決定水庫魚產量高低的重要技術措施。要求組成一個可以互相共存、各攝其餌、各自占有不同生態小生境的合理的魚類群落,較好地發揮水體魚產力。
6、放養方法
通常采用“三級放養”方法,即從小水面至中水面,最后放到水庫的主體.“三級放養”是中國水庫養魚培養大規格魚種,提高放養成活率的成功經驗之一。魚種放入水庫的時間一般選擇在一年中水溫較低的季節。
7、攔魚防逃
設置攔魚設施是提高水庫放養魚種存活率的重要保障。不建攔魚設施、設施建造不當或管理不善,就會發生逃魚事故。常用的攔魚設施有:
8、金屬攔魚柵
適用于寬度不大、水流較急的水庫溢洪道及涵洞等處,中小型水庫應用較多。大量溢洪時效果較差。
9、攔魚網
常設置在溢洪道和輸水涵洞附近或水庫上游的進水口,網攔庫灣中也用它攔魚。具有抗洪強度大、結構簡單、管理方便等優點。在汛期起攔魚作用,非汛期可用來捕魚。但排污性能較差,在流速大、漂浮物和污物多的水庫中使用有一定局限性,需另外配置專門的排污裝置加以彌補。攔魚網的網衣通常用尼龍線、聚乙烯線或聚乙烯與維尼綸混合線編結而成。采用拋錨式、打樁式和拋礅式等加以安裝固定,在船只來往頻繁處還應加設過船裝置。
10、攔魚電柵
魚類對電刺激產生防御性反應,當魚游到距電柵一定距離時,受到電場強度的刺激,就會改變游泳方向。以往攔魚電柵多用交流電,70年代以來,一些水庫改用脈沖電攔魚電柵。脈沖電對魚的刺激性較強,而斷電后對魚的副作用時間短,可以節省電能消耗,便于機組小型化。在使用攔魚電柵時,要保證連續供電,并注意人畜安全。在這里我們不提倡使用。
三、繁殖保護與增殖
為了保證能在水庫中自然繁殖經濟魚類,讓其順利繁衍后代,在親魚產卵和仔幼魚肥育期間,應規定禁漁期,在產卵場和肥育場規定禁漁區。在冬季大捕撈時,在魚類越冬場所也要規定一定范圍的禁漁區,以保證次年有足夠數量的產卵魚群。
由于水位的波動,可能引起草上產卵魚類繁殖條件的惡化,可在產卵場所附近設置浮性人工魚巢,供受精卵附著和仔魚棲息。適合于水庫放養的經濟魚類或其他水生動植物,可以采取移植措施來增加資源。還可以移植一些螺、蜆、蝦等魚類的餌料生物。
四、防止水質污染保護生態系統
某些污染物排入水庫會影響魚類的正常生活環境,影響水產品質量,甚至引起魚類死亡,損害或破壞魚類資源。必須對水庫周圍的污染源加以有效的監測,未經妥善處理的污水污物嚴禁排入水庫。
維護陸地生態系統、水陸交替生態系統和水域生態系統之間的良性循環,對水庫生物生產力的提高也很重要,植樹造林是其中有效的環節。良好的植被可減少泥沙流入水庫,延長水庫壽命。此外,經濟林木水果的生產也是發揮水庫綜合效益的一個重要方面。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技術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