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夏季由于水溫高,魚類生長迅速,是養魚的黃金季節。但如果掌握不好,高氣溫極易導致水質惡化,導致缺氧和發病,從而影響魚類正常生長和養殖效益的提高。現將其管理要點簡述如下,以供參考。
一、科學投喂。高溫期既是病害多發期,但又是魚類生長的黃金時期,如想趨利避害,唯有科學投喂才是根本。具體要求是:(1)投餌量:應根據天氣、水質及魚類攝食情況靈活掌握。天氣晴好,水質清新,魚類攝食旺盛時可適當多投,反之則酌情少投或不投。精飼料以投下半小時吃完為度,青飼料以當日吃完為準,貝類以下次投喂前吃完為好。(2)投餌次數:一般精飼料每天投喂2次,上午9—10時及下午2—3時各一次;青飼料每天投喂一次。要嚴格控制上午魚類浮頭時和夜間投喂,以免造成病害。(3)投餌質量:精飼料要求營養全面且充足,宜采用正規生產廠家生產的全價配合飼料。青飼料及鮮活貝類要求適合魚類口味,無毒無害。避免投喂霉變餌料,在餌料品種上講求粗精搭配。(4)定點投喂:應建專門食臺以便觀察魚類吃食情況。
二、合理施肥。在高溫期應以施化肥為主,每4--6天施肥一次,盡量不施有機肥。施肥量按每次每畝用尿素1kg或硫銨1.5kg,加過磷酸鈣1--1.5kg。施肥時注意,水色過濃或天氣悶熱時盡量少施或不施,魚類發病時應停止施肥。
三、調節水質。夏季高溫期,水質變化快,加之投喂施肥量較大,魚類排泄強,極易污染水質,故應加強水質調節。常用調節方法有:(1)定期加注新水:一般每7--10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15--20cm。在池水惡化比較嚴重時宜采取換水措施。(2)定期攪動底泥:攪動底泥可使底質不斷分解,一般每10---15天攪動一次,每次攪動面積不少于水體面積的1/3,且以晴天中午攪動效果最好。(3)使用增氧機:一般可在晴天中午2--3時開機增氧。(4)藥物增氧:每半月按每畝用生石灰15--20kg化水全池潑灑一次。(5)嚴防缺氧:及時清除殘餌污物。
四、嚴防浮頭。高溫期,魚類常因水質過月巴、天氣悶熱而缺氧浮頭,極易造成死魚現象。浮頭有輕重之分,一般早晨浮頭為輕浮頭,半夜開始浮頭則為重浮頭;池中浮頭輕,池周浮頭重;稍受驚即下沉者輕,受驚后無反應者重。浮頭防治措施有:(1)勤于預防:日巡塘三次以上,重點在黎明、中午及黃昏,嚴格檢查吃食情況和有無浮頭之兆。(2)勤除殘餌污物。(3)發現浮頭預兆,應停止施肥并控制投餌量,要求下午4時前吃光餌料,不吃夜食。(4)定期力口注新水,改良水質。(5)浮頭后立即采取增氧措施。
五、綜合防病。高溫期是易感染魚病害的時期,一旦發病,傳染極快,損失極大,故應抓好魚病預防工作:(1)堅持清塘消毒:以生石灰清塘時,畝用生石灰50---75kg,帶水清塘則按每m水深畝用125--150kg。(2)魚種消毒:放養前魚種應以2%--3%食鹽水浸洗消毒。(3)定期防病:每月以生石灰消毒池水一次,水深1m畝用1O----20kg,或畝用硫酸銅30%和硫酸亞鐵125g兌水全池潑灑。(4)食場及岸邊也應消毒,可每半月按每畝用強氯精100---200g兌水潑灑消毒一次。高溫期,爛鰓病、水霉病、腸炎病、赤皮病、白頭白嘴病及錨頭鳋病等發病率高,所以,發現魚病,及時請專業技術人員正確診斷,對癥下藥,不可諱病忌醫,終釀苦果。
六、加強管理。高溫期除了上述五個方面要嚴加注意外,還需注意搞好輪捕輪放,以提高產量和效果。精養池一般放養密度較大,要控制好水體的載魚量,隨著魚體的增長,超過載魚量時,應做好輪捕輪放工作,捕大留小,均衡上市,并及時補放適當數量的魚種,為下年養殖打好基礎。同時,對水體的養殖情況要勤作記錄,積累經驗,不斷提高精養水平和效益。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