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在魚類養殖中,鰓病是危害最嚴重的魚病之一,因此,鰓病防治十分重要。筆者結合生產實踐,談談兩種鰓病的異同點及防治。
一、兩種鰓病的相同點
發病部位均在魚類的鰓絲上,且鰓絲出現缺損、腐爛、充血、水腫等癥狀,病魚吃食量明顯下降,身體逐漸消瘦,多漂
浮在水面或無規律地沉浮。特別是放養的魚類還沒有長至商品魚規格時;春夏季會頻繁出現浮頭現象,開動增氧機后魚又不頂水。
二、兩種鰓病的不同點
1、由細菌引起的鰓病①病原體是魚害粘球菌等致病菌,鏡檢無寄生蟲。②鰓絲呈暗紅色,充血明顯,糜爛嚴重,粘液較少。③病魚的鰓蓋內表面組織一般會充血發炎,中間部位腐爛呈圓形或不規則透明小窗,俗稱“開天窗”。④多數病魚無規律沉浮,靠池邊漫游,身體發黑,尤以頭部發黑最為明顯。一般不跳躍。⑤病魚常伴有赤皮病、腸炎病。
2、由寄生蟲引起的鰓病①病原體是寄生蟲,用顯微鏡檢查可見鰓隱鞭蟲、車輪蟲、半眉蟲、孢子蟲、三代蟲、指環蟲、中華鳋等。②鰓絲多為淡紅色或鮮紅色,水腫明顯,大量粘液包裹鰓絲,有時可見鰓絲外有一層白膜。如果是孢子蟲寄生,則可在鰓絲上找到孢囊,形如菜籽狀、塊狀。③病魚的鰓蓋內表面組織一般無損,不充血。④多數病魚整日浮于水面,常跳躍,體色無明顯變化。
三、治療措施
由于引起疾病的原因不同,在治療時應采取不同方法:
1、細菌性鰓病應當采取外消內服相結合的方法,一方面消滅水中的病原菌,另一方面殺滅體內的致病菌。外用藥物有漂白粉(含氯30%以上)1克/立方米,或強氯精0.3克/立方米或百毒凈0.3克/立方米全池潑灑,根據病情輕重,可連續施藥2—3次(間隔1—2天)。內服藥有魚菌靈(每100千克餌料加藥100--200克)、呋喃唑酮(每100千克魚用藥1—3克/75)、魚康寶(每100千克餌料加藥1000克)等,任選一種制成藥餌,連續投喂3—5天。
2、寄生蟲鰓病若引起疾病的是鰓隱鞭蟲、斜管蟲、半眉蟲、車輪蟲、舌杯蟲等,治療時應選用硫酸銅和硫酸亞鐵(5:
2)合劑0.7ppm全池潑灑。使用該合劑治療魚病時,應盡量將池中水體的量計算準確,爭取一次治愈。因為硫酸銅的毒性較大,安全濃度的范圍較小,若濃度過大會對魚造成藥害,嚴重時會死魚;若濃度過小又達不到治療效果。不僅池魚會繼續受疾病的影響,而且連續多次使用該藥物還會殺滅池水中的部分浮游植物,影響水質。治療這類疾病也可選用硫酸銅的替代藥品,如魚苗平等。小瓜蟲的治療,可使用辣椒和生姜煎水全池潑灑,效果十分明顯。由粘孢子蟲引起的鰓病,可用鹽酸左旋米唑按每千克魚每日2--4克拌餌投喂,每天2次,連喂5天;用滅孢靈內服效果也很好。由指環蟲、三代蟲、中華鳋引起的鰓病,可選用晶體敵百蟲0.5克/立方米或滅蟲精0.1克垃方米或強力殺蟲靈0.2克位方米全池潑灑。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