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飼養黃鱔應按不同生長階段飼養。黃鱔喜歡吃活食鮮料。幼鱔初開食時是以小型浮游動物為食,飼養成鱔主要投喂蚯蚓、蠅蛆、小魚、小蝦、蠶蛹、切碎的小蚌、螺肉和屠宰畜禽的下腳料,以及其它動物的內臟,可因地制宜選喂。
人工投喂餌料應根據黃鱔生長對營養的需要來投喂飼料。人工飼料,要以動物飼料如小魚蝦、蠅咀、蚯蚓、蠶蛹以及動物內臟、屠宰場下腳料等。配合飼料如米飯、米糠、玉米粉、麥麩、熟小麥、粉坊下腳料粉渣、豆腐渣及各種餅類(豆餅、菜餅、花生餅)、瓜果和萊屑等新鮮餌料。投喂這些餌料時不要單純投喂肉食餌料,否則成本高,且來源困難;也不要單喂某一種其它飼料,以防飼料營養成分不全而影響鱔苗的生長發育。應以動物餌料為主,配加其它餌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調勻后投喂,最好按鱔苗體重確定飼料所占的比例搭配。一般動物餌料占鱔苗體重50%~60%,植物飼料占鱔苗體重45%~48%,魚粉或貝殼粉占1%,食鹽占0.5%。有條件的用顆粒飼料機把各種飼料混合配制成顆粒飼料,顆粒大小以黃鱔一口能吞食為準,這不僅便于鱔苗能集中攝食,減少營養成分在水中散失和散失餌料對水質的污染,同時,還能將預防鱔病藥物加在顆粒餌料中服下。配制餌料應做到隨配隨喂,以免時間過長而使飼料腐爛變質使鱔苗食后生病。投喂餌料還應堅持定時、定位、定質、定量,以免幼鱔暴食引起疾病。投餌的數量以養殖池的面積和養殖鱔苗的尾數多少而定,一般每米2水面每天可按0.3~0.5千克飼料投喂。
為了便于投喂,掌握所投餌料的利用情況,應在養殖池中搭餌料臺,養成黃鱔定時、定位、定量自動進入餌料臺內吃餌料。餌料臺是4 根竹木樁把一張蘆席支架起來成臺,每臺1~2米2,每667~1333米2水面搭1個臺,臺位設置在池的向陽處,將蘆席搭在水面下3厘米左右,并隨水溫、季節適當調整。春季宜淺,夏秋季宜深。每隔10天至半月(夏季氣溫高相隔時間短一些,冬季氣溫低相隔時間長一些),將臺蘆葦取出水面清洗1次后曝曬一下,在鱔病流行期間,還要用漂白粉10毫克/升消毒食臺。每次向餌料臺投喂餌料時,先用長柄木勺在餌料臺攪動幾下,使臺面鱔苗以前所吃剩下的食物殘渣或糞便等隨水外流,然后才能投放新鮮餌料。根據清理餌料臺上的餌料殘渣可以確定下一次的投喂餌料量。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技術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