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產生的原因
1、長期、反復使用一種藥物。如漂白粉是防治魚類細菌性疾病的一種較好魚藥,但如果長期使用,魚類就會產生抗藥性。
2、施藥方法不當。不正確的施藥方法,不僅會浪費藥物,降低藥效,而且還易引起抗藥性的產生。如施藥不勻,一般在水表層和水池邊緣部分施藥較多,而水池的中間部位施藥較少,此外,施藥的劑量過低也會引起抗藥性。
3、飼養制度不合理。許多成魚塘內病原體由魚種塘轉移過來,在投喂水草及注排水時,也易帶入有害生物的抗藥性品種。
二、預防對策
1、綜合防治。一是徹底清塘,采取合理的搭配混養。二是把春季放養改為冬季放養。三是掌握準確的施藥量,且施藥方法要準確。
2、輪換用藥。不要長期使用單一品種的藥物,要交替使用藥物防治魚病。
3、混合用藥。合理混用藥物不僅能兼治病蟲害、增強藥效、降低成本,并且還可明顯抑制抗藥性的產生。當然,不能盲目混用;對已被認可的混合藥劑,也不能長期使用,以防有害生物發生多抗性。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