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銀魚肉嫩味美、營養豐富,鮮銀魚含蛋白質10.75%、脂肪1.37%,銀魚干則含蛋白質76.76%、脂肪9.75%,可食率幾乎100%,以太湖新銀魚和大銀魚組成的銀魚漁業正方興未艾,尤其是大銀魚,個體大、產量高尤為珍貴,市場價達12萬元/噸,倍受國內外市場青睞。本文僅就大銀魚的一般生物學特性及其開發利用作一介紹。
l一般生物學特性
世界上銀魚科有6屬14種,我國有6屬12種,分類上屬硬骨魚綱、鮭形目、銀魚科,其中在我國形成規模產量、具漁業經濟價值的主要有太湖新銀魚和大銀魚,前者隸屬新銀魚屬,自然界僅分布于我國長江中下游及附屬湖泊、江河中,后者屬大銀魚屬,自然界產于渤海、黃海、東海沿岸、長江、淮河中下游河道和湖泊中,其中又以大銀魚價值高、適應性廣而廣為推廣。
1.1大銀魚的形態特征體細長,前部圓筒形,后部略側扁,頭平扁,吻尖呈三角形,體無鱗,僅雄體臀路上方具鱗,上須骨在眼前緣向下彎曲。
1.2生活習性銀魚按棲息的水域環境可分為定居型和江海洄游型,大銀魚屬定居型銀魚,終身固定在一個水域中生活,原產地為江蘇太湖。在幼苗階段攝食浮游動物(枝角類、橈足類為主),當長到6cm以上時開始轉為捕食小型甲殼類、幼魚、小蝦等,11cm以后全部以魚蝦為食。
1.3繁殖大銀魚壽命為1年,生殖群體體長為120—160mm。大銀魚生長適應溫度較廣,但繁殖溫度要求較嚴格,產卵期為12月中旬至來年3月中下旬,盛期為1月上旬—2月中旬,水溫2-8qC,產卵場一般在硬底具少量浮泥的敞水區和湖灣。絕對繁殖力為3190-43580粒,一般為3700—22000粒,相對繁殖力很高,每克體重524-1540粒,多次產卵,卵徑0.91—1.06mm。大銀魚卵孵化水溫較低,孵化時間較長,水溫2—10度時,需經30天左右;4-12度時需25天左右才能孵化出幼魚,幼魚經2個多月生長,全長可達4cm。大銀魚受精卵屬沉性卵,有粘性,但粘性較弱,卵受精遇水后,粘絲一極連附在卵上,另一極與底質接觸,當水流有較小波動時,卵則懸浮于水中,水靜止時則沉粘在底部。親魚產卵后不久即死亡。
2大銀魚的人工繁殖
大銀魚是敞水性魚類,主要生活在湖泊和水庫個,其產量主要靠群體增重,種群結構簡單,其產量易受自然水域中餌料生物、捕撈強度、敵害生物、產卵場等因素的影響,自然產卵的孵化率也較低,因此,為了穩定銀魚產量,同時也為了推廣大銀魚的異地移植,準確及時地提供受精卵,各地普遍實施人工繁殖,目前已取得了明顯的技術、經濟和社會效益。
2.1親魚選擇在繁殖季節,采用小網目刺網或拖網(網目1.2-2.2cm)采集親體,親體要求體長12cm以上,性腺發育至5期的魚作親體,直觀表現為雄體心臟呈紅色,精巢呈香蕉狀非常明顯,雌體則腹部膨大柔軟,充滿透明卵粒,提起頭部,腹部下垂即有卵粒自動流出。如果捕的親體性腺發育尚早,可用網箱暫養,但刺網采捕的親魚損傷嚴重,不宜暫養。如采捕的親體剛剛死亡,但身體柔軟透明,性腺發育好,仍可進行人工授精。
2.2性比雌雄可按1:1-3配置,應視具體情況而定。大銀魚性腺發育不一致,雌魚發育比雄魚稍早,即前期成熟度好的雌多雄少,中后期雄多雌少,因此前期雌雄可搭配為1:I,中后期可調整為1:2-3。
2.3人工干法授精大銀魚人工繁殖一般采用干法授精,操作簡單,受精率高。首先將雌體卵粒擠入采卵袋,快速取雄體,擠精液于臀鰭后放入袋內卵粒上,這樣連作數條,加過濾水80-100mL,搖勻靜置,整個過程要求在10秒內完成,數分鐘后,用鑷子取出組織碎片及雄魚殘體。扎緊袋口,在袋內暫孵。采卵袋可用質地結實柔軟的聚乙烯材料制成。暫孵授精7-8H后,觀察袋中卵粒,如水質清子取出組織碎片及雄魚殘體。扎緊袋口,在袋內暫孵。采卵袋可用質地結實柔軟的聚乙烯材料制成。暫孵授精7。8h后,觀察袋中卵粒,如水質清新,卵粒晶亮透明、飽滿、鏡檢觀察胚盤輪廓清晰、卵裂正常,則為受精卵,反之則為未受精卵,應剔除。受精卵用量筒計數,用同溫水沖洗提純,入孵化池孵化。
2.4孵化孵化為靜水孵化。如孵化數量較少,則用孵化盤(醫用白瓷盤或平底面盒)即可,如孵化數量大,可因陋就簡在室內建造孵化池:用磚干砌,每個池5m2左右,內鋪塑料薄膜,保持水深5-10cm即可。布卵密度20—30萬粒/m2,使卵均勻散布,不使重疊堆積,保持水溫1-8度,最適l-3度,水溫突變控制在士2度以內,每天換水l-2次,防止陽光直射。孵化過程中主要應防止水霉病蔓延。
大銀魚受精卵在低溫狀態下孵化,時間較長,孵化到原腸中期,平均水溫6—7度時需100h以上,如水溫低,則孵化時間更長。當發育至原腸中期時,即可進行運輸和移植了。3大銀魚的移植和增殖
3.1移置水域要求大銀魚適應環境能力很強,生態要求簡單,一般要求水體理化條件為:礦化度1000mg/L,透明度20-350cm,PH6.5—8.5,溶氧5mg/以上,硝酸鹽0.075—2mg/L,磷酸鹽003—0.12mg/L,硅酸鹽1.5-2mg/L;要求水域面積6.7hm2以上,最好有一定數量的緩坡沿岸帶,以保證受精卵孵化時有足夠的溶氧;水位要求相對穩定。依據上述條件,我國內陸北方、西北、華中、華東等大部分地區湖泊、水庫可進行移植。
3.2受精卵的運輸當受精卵發育至原腸中期即可進行移植運輸。運輸方法普遍采用尼龍袋充氧,受精卵用量筒過數裝袋,每升水1—2萬粒,保持水溫l—8度。
3.3投放受精卵運抵移植地后,選擇避風向陽、水位穩定,水深2-3m,餌料豐富的沿岸水域,多點投放。投放時先將尼龍袋放入移植水域,待袋內水溫與自然水溫一致時再解袋投放,投放點底質應為沙石或硬泥,以利受精卵孵化,否則需人工營造孵化臺:底部鋪沙,或設置網片,使受精卵均勻散布在上面。放養密度可根據不同水域條件按每667m2放300—2000粒。
3.4增殖一般水域一次移植,第二年即可形成產量,以后便自然產卵,連續生產,2-3年可形成產量高峰,但如果一次移植數量不足或捕撈過度或其它因素影響,則需進行人工增殖,直接在本水域采捕親體,人工授精孵化,發育至原腸中期投放本水域,如條件允許,孵化至魚苗投放則成活率更高。
4捕撈及加工
4.1捕撈時間捕撈過早則捕起的大銀魚個體沒有產卵,影響種群生長;過遲則大部分產過卵的親體死亡,造成資源浪費,因此各地應根據本水域具體情況摸準開捕時間。一般進入12月份后,應在產卵場用小型漁具不斷進行試捕,當發現60%以上個體己產卵時,則應立即開捕,連續作業。
4.2捕撈工具一般用雙船拖網和小刺網,網目1.0—2.0cm,兩種漁具結合使用,效果較好,即外圍布刺網,內圍進行拖網作業,起到哄趕作用。
4.3銀魚的初加工大銀魚屬高耗氧魚類,蛋白質含量高,起水后易腐爛,因此銀魚捕起后,經剔除小雜魚及其它雜物,迅速貯人冷庫保鮮。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