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稻田養魚可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土地產出率,增加農民收入,是發展生態農業的一種很好的形式,但稻田養魚必須解決好以下三大矛盾。
1 淺灌曬田與養魚的矛盾:稻田中開挖魚溝、魚坑、淺灌曬田時讓魚在其中棲息,是解決好這個矛盾的較好辦法。魚溝深寬各50厘米,在稻田中縱橫交錯成“井”字型。魚坑面積2平方米,深1米,每畝挖1~2個。魚溝、魚坑要相通。淺灌、曬田時要放慢水,使魚有充足的時間游進魚溝、魚坑。淺灌、曬田期間要注意觀察魚情,發現魚浮頭,要立即向魚溝、魚坑加注新水。曬田后及時復水。
2 追肥與養魚的矛盾:以有機肥為主,配合適量金寶貝菌肥,并施足底肥,是減少追肥數量,解決追肥與養魚矛盾的好辦法。如果稻苗群體小,長得弱,需要追肥時,也一定要控制數量。一般追施農家肥每畝每次不能超過150公斤;追施磷酸銨每畝每次不超過10公斤;追施過磷酸鈣每畝每次不超過6公斤。追施時稻田水應加深至15厘米以上。注意養魚稻田嚴禁施用磷酸氫銨,農家肥一定要腐熟完全,安全的方法是用專業的金寶貝肥料發酵劑將農家肥徹底發酵好再用。
3預防水稻病蟲害與養魚的矛盾:稻田與魚共養后,水稻的病蟲害明顯減輕,一般不需要用藥防治。如確需用藥一定要使用對魚危害很小的農藥,控制用藥量,采用正確的用藥方法。一般采用“殺蟲脒”、“敵枯凈”、“稻瘟凈”等低毒農藥;施藥時,將稻田水加深至20厘米以上,在早晨露還未干時對稻田呈45°角順風噴藥;噴完藥后立即換新水,換水時要邊排邊灌,以防干曬死魚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