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本文主要介紹了無公害黃顙魚苗種人工繁殖和主要病害防治技術,適用于無公害黃顙魚苗種生產。
1、環境條件
1.1 池塘底質
應符合國家GB/T 18407.4-2001 《農產品安全質量 無公害水產品產地環境要求》。
1.2 水源水質
水源充足,水質應符合NY 5051-2001《無公害食品 淡水養殖用水水質》的要求。
2、人工繁殖
2.1親魚培育
2.1.1池塘面積
親魚培育池面積333㎡(0.5畝)~667㎡(1畝),水深1.2m~1.8m。
2.1.2池塘消毒
親魚放養前7d~10d,每667㎡面積池塘用100㎏~150㎏生石灰清塘消毒,待藥性消失后灌水施肥,培育浮游生物。
2.1.3親魚要求
宜從外蕩或商品塘中擇優選育,二齡以上,雌性規格不小于75g/尾,雄性不小于100g/尾。要求體形正常,體格健壯,性腺發育良好,體色黃黑間隔。
2.1.4親魚鑒別
黃顙魚性別鑒別見表1。
表1 性別鑒定
----——————————————————————————————————
性別 特 征
----——————————————————————————————————
雌魚 個體小,具有圓形的液尿孔和杏仁形的生殖孔,成熟時腹部膨大。
雄魚 個體大,只有一個泄殖孔為乳突狀,成熟時生殖突膨大,末端紅腫。
----——————————————————————————————————
2.1.5放養時間
每年11月~12月前。
2.1.6親魚培育
每667㎡池塘放養雌雄親魚1000尾,雌雄比例為1:1.5~1:2.0;搭養花、白鰱魚種各50尾。飼料以鮮活小雜魚為主,投飼率1%-2%,并不斷注水換水。
2.2 催產孵化
2.2.1催產時間
5月下旬至6月下旬,水溫21℃~30℃,以24℃~28℃為最佳。
2.2.2親魚選擇
雌親魚腹部膨大,飽滿柔軟,卵巢輪廓明顯,用手輕壓腹部有流動感,生殖孔變圓,紅腫外翻;雄親魚成熟時生殖突膨大,末端紅腫,輕擠有乳白色精液流出。
2.2.3雌雄比例
催產親魚雌雄比例以1:1~1.5為宜。
2.2.4催產藥物
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黃體生成激素類似物(LRH-A),馬來酸地歐酮(DOM)。
2.2.5注射劑量
每千克雌雄親魚注射:
HCG(2500IU~3000IU)+LRH-A(40μg~60μg)+DOM(40mg~60mg)。
2.2.6注射方式
采用體腔注射,注射部位在胸鰭基部無鱗處,分二次注射,間隔時間10小時~12小時,第一針劑量為1/4,第二針為3/4。
2.3 人工產卵
2.3.1產卵設備
產卵池采用水泥池,有長方形、圓形,面積20㎡~50㎡,水深1m~1.2m。或用無節聚乙烯網箱,規格4m×5m×1.5m。
2.3.2人工魚巢
黃顙魚魚卵屬粘性,產卵前必須放巢方可將魚卵粘附在魚巢上。魚巢可以用棕片、楊樹根或碎網片捆扎而成,置于產卵池中即可。
2.3.3產卵授精
將催產的親魚放入產卵池中讓其自然產卵。產卵時間隨著水溫的高低有所不同,效應時間與水溫的關系見表2。根據水溫高低與成熟度好壞,正確掌握好不同的效應時間,及時進行人工授精。
表2 效應時間
——————————————————————————————————
水溫(℃) 效應時間(h)
——————————————————————————————————
20~21 30~32
22~24 13~16
24~25 13~14
24~28 10~12
27~28 9~10
——————————————————————————————————
2.4 人工孵化
2.4.1孵化方式
將產好卵的魚巢,經福爾馬林消毒后,置于環道、水泥池中孵化,也可直接放入已經清塘消毒后的大塘中孵化,或將魚卵脫粘消毒后放入環道、孵化缸中孵化,流速以魚卵不沉積為好。
2.4.2水質要求
溶氧在5mg/L以上,其他指標應符合GB 11607-1989《漁業水質標準》和NY 5051-2001《無公害食品 淡水養殖用水水質》的規定。
2.4.3孵化管理
黃顙魚喜蔭,魚卵對紫外線敏感,因此孵化宜在遮蔭下進行。孵化時間隨著溫度增高而減少(詳見表3),出膜后3d~4d平游后方可出池下塘,進行夏花魚種培育。
表3 孵化時間
——————————————————————————————————
水溫(℃) 出膜時間(h)
——————————————————————————————————
20~22 68~72
22~25 60~70
23~28 50~60
24~25 45~48
——————————————————————————————————
3、苗種培育
3.1夏花魚種培育
3.1.1池塘要求
池塘面積667㎡(1畝)~2000㎡(3畝),水深1.0m~1.2m,進排水方便,水質要求同2.4.2。
3.1.2魚苗放養
魚苗下塘前需進行池塘清整,用生石灰75㎏~100㎏/667㎡(1畝)清塘消毒,然后曝曬7d~10d。池塘消毒曝曬后注入40cm~50cm新水,然后每667㎡(1畝)施放400㎏~500㎏經發酵的畜禽肥料作基肥,分散在池塘四周水面下,培育浮游生物。魚苗下塘前一天,在塘內放置小網箱一只,箱內投放幾十尾魚苗,觀察24h,若魚苗活動正常,無死亡現象,就可以安全放養,否則就要延期幾天放苗。放養密度為每667㎡面積放養魚苗15萬尾~30萬尾。
3.1.3飼養管理
剛下池的魚苗,主要以浮游動物為食,因此魚苗下池后,每667㎡(1畝)面積每天用3㎏~5㎏黃豆磨漿去渣,分上、下午二次全池潑灑。也可直接施無機肥培育浮游生物。魚苗放養10d~12d,魚苗長到2cm以上,開始加喂魚粉,蠶蛹粉等,每667㎡(1畝)面積每天用2㎏~3㎏定點潑灑,或者在其他肥水塘中撈取大量浮游動物來補給供養。每天堅持巡塘,早晚至少各一次,觀察魚苗攝食、活動等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魚苗下塘后一星期,宜加注新水10cm~15cm,以后每4d~5d加一次水,等培育池水位達到80㎝~100㎝時,采取邊加新水邊排水的方式來調節水質,使水的透明度保持在25㎝~30㎝之間。
3.1.4捕撈分養
魚苗飼養18d~20d,大部分魚苗達到2㎝~3㎝時,可以拉網鍛煉,扦捕分養或出售。
3.2 冬片魚種培育
3.2.1池塘要求
培育池面積677㎡(1畝)~3000㎡(4.5畝),水深1.0m~1.5m。
3.2.2水質要求
養魚池塘要求水質清新,溶氧豐富,透明度30㎝以上,進排水方便。水質應符合NY 5051-2001《無公害食品 淡水養殖用水水質》標準要求。
3.2.3魚種放養
池塘必須清整消毒,并經陽光曝曬,放養前一個月,每667㎡(1畝)面積用生石灰75㎏~100㎏化漿后全池潑灑。放養密度為每667㎡面積放養夏花魚種1萬尾~2萬尾。
3.2.4人工投飼
飼料應符合GB 13078-2001《飼料衛生標準》和NY 5072-2002《無公害食品 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的規定要求。投喂顆粒飼料,可投在固定的食臺上,每天投喂2次~3次,日投飼量為體重的5%~8%;或者投喂小魚小蝦,每天投入量是魚體重的8%~10%。
3.2.5飼養管理
堅持早晚巡塘,觀察池塘水質、魚類攝食與活動情況,每15d用抄網檢查一次魚體,稱重量長,檢查魚類體質狀況。每隔15d~20d加換新水一次,每次加換量為15㎝~20㎝,用水質改良劑改善水質,根據水質情況,不定期地用生石灰、氯、溴制劑等對水體進行消毒,以防魚病發生。冬片魚種達到6㎝~12㎝時,拉網鍛煉后起捕分養,開始成魚養殖。
4、魚病防治
4.1重在預防
采取池塘消毒、魚種消毒、定期消毒、器具消毒等一系列措施,以防為主,有病早治。用藥應符合NY 5071-2002《無公害食品 漁用藥物使用準則》的規定。
4.2水霉病
在魚卵孵化期,水霉病最易發生,可用小蘇打和食鹽各0.4‰的混合液全池潑灑,或用15mg/L~20mg/L福爾馬林溶液全池潑灑。
4.3寄生蟲
夏花培育期間易被車輪蟲、指環蟲、舌杯蟲、斜管蟲等寄生,可用0.5mg/L硫酸酮和0.2mg/L硫酸亞鐵合劑全池潑灑,效果較好。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