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香魚為鮭形目香魚科,是一年生小型經濟魚類,一般個體重在100—150g,最大達300g以上。香魚對溫度的適應范圍較大為8℃一30%,最適水溫為18%--24%體細長而稍側扁中等延長,頭小吻尖,前端下彎成吻鉤。通常背部為灰黑色或黃褐色,體側銀白色,腹鰭上方有一鮮黃色的長形斑塊,各鰭末端呈淡黃色,香魚肉質細嫩,其背脊上有一條充滿香脂的腔道,具有濃厚誘人香味,深受消費者的青睞。為了當前和未來,國內和國際市場的需求,發展無公害香魚養殖,提供更多優質香魚水產品,是今后香魚人工養殖業的發展方向。現將無公害香魚人工養殖技術介紹如下:
1、場地選擇
1.1選擇水源和水質
香魚養殖場的水源可選擇山溪水、水庫水、江河湖泊地下水,還要充分收集當地的水文氣象,地形、土質等有關資料的同時,結合各季節養殖香魚生產注、排水的措施,確定水源水量是否足夠用,尤其在枯水期是否缺水。且養殖用水須經有資質的檢驗單位檢測符合《漁業水質標準》和《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NY5051-2001)》標準。
1.2選擇地勢和生態環境
養殖區域應選擇在無或不直接受工業“三廢”及農業、城鎮生活、醫療廢棄物污染的水(地)域。并且養殖用水上游,沒有對產地環境構成威脅的污染源(包括工業“三廢”、農業廢棄物、醫療機構污水及廢棄物、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水等)。土質好,有相當保水力。建土池的地方盡量避免酸性土質,地勢有利排水和抗洪,交通方便的良好生態環境區域。
2、池塘建造
2.1水泥池
香魚養殖池最好圓形或橢圓形的水泥池,面積為80--180m2,水深1—1.5m。每個池的進排水系統應獨立,進水口開在池塘上方,方向和圓形池壁的切線成45度角,使池水成同心圓狀循環,使水體得到充分利用。且排水部建于橢圓心部位,因此在放水時,可把池底的糞便也殘餌集中于排水處隨水自動排出,保持池水清新。
2.2排水管的設置
排水管的設置規模,均需要在30分鐘左右能將全部池水排完,而且要建造集魚設施,捕獲隨排水流出的香魚。
2.3改建鰻魚養殖池
為了節省開支降低生產成本,可充分利用現有養鰻場,但必須有可供養殖香魚的充足水源,且水源水質經過檢測符合《漁業水質標準》和《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標準,生態環境良好,不受工業“三廢”及農業、城鎮、生活、醫療廢棄物直接或間接的污染。對舊鰻池還必須進行徹底清漏以確保池塘水位深度,避免漏水人為不能控制,造成水量不足、缺氧,甚至大量死魚的發生。并配足必要的增氧設備,在養殖過程中保證氧氣的充分供應。
3、清塘消毒
3.1池塘檢修
池塘在消毒前應先檢查養殖池是否有裂縫,注排水及增氧設施,清理池內雜物,安裝排污網以防白苗逃失。
3.2池塘消毒
新池在使用前應用1—1.5ppm草酸浸泡脫堿,多次清洗換水,至少在20天以上,使用前測定pH值,檢測浸泡后的效果,投苗前7天,再用20ppm高錳酸鉀消毒三天,洗凈后待用。舊池用改建鰻池用200ppm生石灰遍灑,3日后用20ppm漂白粉全池潑灑消毒10--15天,洗刷干凈后,在投苗前7天,用30ppm高錳酸鉀浸洗3天,排干洗凈后待用。并在投苗前一天加足池水并增氧,待苗種投放,開始《養殖生產日記》。
4、苗種投放
4.1苗種檢疫
無公害香魚苗種引進的繁育場必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和農業部頒布的《水產苗種管理辦法》之規定。生產條件和設計應符合水產苗種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的要求,苗種質量符合相關標準,并經具有資質的水產苗種檢疫人員,按照檢疫規程(GB/T158051—1995)實施檢疫,對檢疫合格的香魚苗種出具檢疫合格證明。
4.2放養密度
合理的養殖密度是維持魚類健康養殖的物質基礎,一般以放養體長為5—6cm的苗種為好,放養密度水深為1—1.5m的池塘每平方米投放30---50尾。因為生長受密度與投餌量的影響,故凡需早期出售和快速生長的短期養殖場,必須降低飼養密度一般每m2投放10---20尾。
4.3投放時間
魚苗投放時間根據種苗來源而定,一般天然苗可在4--5月份尋捕放養,人工繁殖的魚苗可提早在2月下旬至3月放養。
5、飼料投喂
5.1飼料要求
飼料是香魚養殖生產中的重要投入,飼料質量的好壞是影響香魚養殖效果和環境生態效益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飼料質量低下不僅影響魚類的正常生長,而且會在養殖過程中產生大量的廢棄物,惡化養殖環境。因此,生產香魚飼料應當按照國務院頒布的《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執行,其質量應符合《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標準,不得使用霉變、變質、受農藥或其它有害物質污染的飼料。使用藥物添加劑的種類和用量應符合農業部《飼料藥物添加劑使用規范》中的規定和NY5072--2001標準要求,不得選用國家規定禁止使用的藥物,也不得在飼料中長期添加抗菌藥物。可適當添加微生態制劑以補足飼料營養成份不足,和提高飼料利用率和飼料適口性,促進香魚的正常發育和快速生長以增加魚體免疫力。
5.2投喂方法
香魚每天投喂量一般為魚體重的4%一5%,早晚各投喂1/4,剩下的再分幾次投喂,每3—5天增國10%的投喂量。而香魚的攝食會受多種因素影響,如水溫的高低,香魚規格的大小,水質的變化,天氣的變化,以及香魚的自身狀況。因此在投喂時要堅持“四定”(定時、定點、定量、定質)投餌,做到既能讓香魚吃飽,又不出現因過度攝食而產生厭食現象。
6、巡塘
每天早中晚必須進行巡塘,注意觀察池塘水質、水溫以及香魚攝食活動情況,正常的香魚在投喂前出現“跟人”現象,并在池內打較大圈子,極敏感,有動靜則散去。如發現香魚擦池逆游,或體表異常有白點,養殖水體產生腥味,增氧機造成的水泡多,不易散等現象一定要及時查找原因,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處理。高溫季節池塘水溫是否過高,如水溫接近20℃,應及時采取降溫措施。9月中旬以后,日照時間漸短,短日照能促進香魚性成熟,尤其雄魚會變黑變瘦,從而降低香魚的產品價值。這時應延長光照時間,即在日落時用日光燈延長日照4小時左右,當個體達1OOg以上時即可上市。
7、注水、排污、換水
7.1注水
為保持香魚養殖的水質、水溫,保持換水率為0.3-2次/小時的水量是必要的,在面積為100m2,水深為1m的池中,必須的水量是9—50L/秒。水量偏少的時候必須增氧。換水率在0.3次/小時以下水量的地方,必須用水車、立式泵等對池水中溶氧進行補給。
7.2排污
池塘香魚糞便、殘餌等大量堆積,往往成為魚病發生的原因,故要經常進行放水排污,保證飼養環境的整潔,減少魚病的發生。
7,3換水
在正常情況下,每天至少要換新鮮水1/3,條件允許的地方最好使用流水養殖,注水量多些較好。
8、病害防治
8.1病害防治
堅持“全面預防,積極治療”的方針,強調“以防為主,防重于治,防治結合”的原則。保持良好的空間環境,并嚴格遵守無公害環境標準執行,調節良好的水質環境,加強水質、水溫的管理,并定期潑灑含氯殺菌劑,免疫多糖、葡聚糖、益生素等免疫增強劑,以提高魚體免疫力。
8.2漁用藥物
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或具有三致毒性(致癌、致畸、致突變)的漁藥,嚴禁使用對水環境有嚴重破壞而又難以修復的漁藥,嚴禁直接將新近開發的人用新藥作為漁藥的主要或次要成分。使用藥物時必須符合NY5071—2001漁用藥物使用準則,使用藥物時,堅持準確計算好水體和用藥數量,不隨便加大用藥量,并注意好休藥期。
8.3常見病害治療
8.3.1弧菌病
癥狀病魚體表、鰭條充血、出血,鱗片脫落,鰓絲發白,常伴有爛鰓癥狀,解剖或發現魚體內臟充血,腸道紅腫,尤以幼魚為甚,發病時死亡率高于50%。
防治:
1、制備香魚弧菌疫苗,稀釋10倍,把魚苗浸泡2分鐘,免疫有效期為60---100天。
2、定期交替在飼料拌用磺胺甲氧嘧啶、四環素。
8.3.2肝腎出血病
癥狀病魚頭部、腹部充血、肛門紅腫、肝腎出血,死亡量大。主要發生在6—9月的高溫季節。
防治:
1、預防及時采取降溫,減少投餌量等;
2、掛含氯消毒劑,內服魚肝寧,多維素等治療。
8.3.3腸炎病
癥狀病魚肛門紅腫,腸道充血,排出糞便大部分浮在水面。主要發布在6---9月的高溫季節。
防治:
1、陰雨天水溫下降時減少投餌量,病情不重時,停食1--2天自然恢復。
2、可在每ks餌料中添加氟哌酸0.5g,食母生5g,拌勻投喂,每天3次,連續2天--3天。
8.3.4錨頭鳋病
癥狀病魚體表和鰓部可看到裸露于魚體之外針狀錨頭鳋的胸腹部,主要發生在6---9月高溫季節。
防治:可用0.5ppm的晶體敵百蟲全面潑灑,每天一次,連續二次。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