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經過多年養魚的池塘,由于肥料和餌料殘渣、魚類糞便、泥沙雜質日積月累,加之風雨、水流侵蝕塘埂,使塘中積存大量淤泥和腐殖質,多種致病細菌和敵害生物大量繁殖而引起魚塘老化,如不及時改造,會直接影響第二年養魚產量,F將改造方法介紹如下。
一、寒冬曬塘 把塘水放干,利用立冬至立春這段季節,由于日夜溫差大,溫度最低,潛伏塘底的有害生物活動微弱,經不起冰雪嚴寒的侵襲而死亡。同時,經冰凍曝曬,塘底土質變得疏松,又與空氣接觸后,有助于細菌活動,把有·害物質轉化為營養物質,為來年改善溶氧狀況和改良水質創造了條件。
二、排污清淤 塘水排干后,將汕底的淤泥堆放在魚塘斜坡上,加寬培厚塘埂,把較厚的淤泥運到農田、菜地里作肥料。由于魚塘清淤工作量大,人力清淤的效率較低,如采用泥漿泵、變壓水泵配合清淤效果最好。通過清除淤泥、修砌塘埂等,可有效擴大魚塘容量,增強抗旱保水能力。高產魚塘至少3年清一次淤泥,雖然清淤費用較高,但司·降低餌料系數及魚。病防治費用及暴發性疾病發生的概率,故利大于弊。
三、水旱輪作 可將魚塘水排干,保持有10厘米厚淤泥,再種上黑麥草、蠶豆、油菜及蔬菜等,實行種養有機結合,用農作物根系來通氣、吸收和轉化土壤中的各種營養物質,達到改良土壤,破壞水生病菌的生活環境的目的,能顯著減少魚病的發生,“養魚——種農作物——養魚”的水旱輪作方式,可互惠互利。
四、撒藥消毒 放魚前7~10天,用藥物進行一次集中消毒,徹底殺滅塘中各種致病微生物,這是控制來年養魚少生病的關鍵。還可以中和淤泥中的有機酸、硫化氫等,改變酸性環境,使淤泥呈弱堿性,有利于魚類的生活。將魚塘水放干,畝用生石灰50—75千克,撒人塘中挖掘好的幾個小坑,把生石灰放入并加水溶化,趁熱立即潑灑魚塘,包括堤岸腳,第二天早上最好用鐵耙翻動塘泥,此法對更新魚塘效果好。若是帶水消毒,每畝平均水深1米,用生石灰120~150千克,將生石灰放人木桶中溶化后立即全塘遍撒。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