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種。網箱養魚的品種選擇必須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多年的生產實踐證明,養魚品種的選擇應遵循如下原則:①生長速度較快。生長速度越快,養殖周期就越短,網箱的周轉期就越短,效益就越高。②經濟價值要高。魚的價值高,其市場前景好應首先選擇。③適應能力要強。每個沿海地方的自然條件都有差異,因地制宜選擇品種,才能適合本地區的自然環境,提高存活率。④抗病能力要強,食性要廣。⑤引進新品種。應積極引進優良品種,并使其本土化。⑥多品種魚混養。由于每個養魚網箱水體空間較大,應考慮合理利用有限水體,搭配混養,改善環境,防止自身污染。
二、飼料。科學合理選擇飼料對降低飼料系數及飼料成本,提高產出效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由于魚的品種不同,食性不一,有喜歡攝食動物性的,有喜歡攝食植物性的,還有的屬于雜食性的,應根據具體養殖品種,結合本地的資源優勢,選擇飼料。具體來說:①價格要低廉。②質量要優良。③飼料要適口。④營養全面。⑤要有效、可靠。要定期地在飼料中摻拌預防性的綠色藥品,以防病害。
三、密度。要根據海區的自然條件合理確定網箱的容納量,才能使本海區的養魚網箱數量適當,養殖密度適中。實踐證明,某一海區如果5年~7年連續性單一養殖魚類,必會導致大規模的病害發生。因此,建議在同一海區養魚多年后應改養藻類或休養海區,或重新選址,實施網箱搬遷。每個網箱養殖的魚類品種要多樣,按照棲息水層,合理利用空間。
四、用藥。最直接有效的施藥方法是定期在飼料中摻拌藥物,以防病害。另外,要掛藥袋定期藥浴魚體,并定期更換或沖洗網箱。隨著人們對綠色水產品的消費意識增強,尤其對出口產品,更要加強管理,注意藥物的使用說明及藥物殘留問題。生產上必須選用廣譜、高效、環保、無殘留的綠色漁藥,以提高競爭力。
五、技術。網箱養魚是高密度、集約化的養殖方式,技術含量高。因此建議有關漁業技術部門多舉辦培訓班,使養殖人員技術普遍得到提高。培訓內容應包括普通網箱、抗風浪網箱、沉式網箱、升降式網箱、固定式網箱的結構及建造技術、投喂技術、換網技術、水質的檢測化驗技術、魚病害的監測、防疫技術、防災以及各個生產環節應注意的操作要點等。
六、災害。對于網箱養魚的災害,應有預見性,提前采取有效措施防災。①對設置大規模養殖網箱的海域,建立赤潮預報系統,密切注意海區赤潮發生期。②加大對近岸海域的工業、生活污水排入的管理。③加強網箱養魚海區的魚體檢疫,提前防疫,防止大規模的疫情發生。④經常性地收聽天氣預報。提前做好搬箱或沉降網箱準備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病害防治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