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養殖條件
鱘魚養殖的場地宜選擇在水質清潔、無污染、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也可利用鰻魚養殖場進行適當改造。池塘應根據需求設計為三種類型:1.魚苗培育池。面積為5平方米-15平方米、池深60厘米。2.魚種培育池。面積80平方米-100平方米、池深80厘米。3.商品魚養殖池。面積為150平方米- 300平方米、池深1米。上述三種的池底都要求光滑,同時,要配備增氧設施。另外,池上方要設遮蔭設備。
二、仔魚的培育
1.仔魚的暫養。
仔魚經長途空運后,應在放進暫養池前,進行溫度和水環境的緩沖適應處理,否則會嚴重影響其成活率和種苗的質量。剛孵出的仔魚靠自身的卵黃囊提供營養,在其進入底棲生活之前對外界環境反應異常敏感,主要表現在光線、水流和溶解氧等方面上。所以,要注意遮蔭和控制好水的流速、流量。水深應掌握在30厘米- 40厘米,密度在每平方米3000尾-5000尾之間;
2.仔魚的養殖。
仔魚適應了環境,待其有近一半數量進入底棲生活時,可適當投喂少量經過消毒處理的切碎的水蚯蚓。當觀察到仔魚瓣腸中的黑色素栓排出體外后,要加大投喂量和投喂次數,投喂量以半小時內食完且略有剩余為宜,投喂次數每日可安排 4次-6次。仔魚的開口成功與否是影響成活率的一個關鍵環節,要做到及時投鉺、勤投餌,防止投喂量不足而引起互相殘食或生長差異過大。同時,要及時清除殘餌,防止水質惡化、溶解氧過低而影響成活率。此后還要根據攝食和生長情況及時分疏仔魚,密度可掌握在每平方米 1000尾-2000尾,并將水深增到60厘米,采用微流水養殖,確保仔魚快速生長;
3.人工配合飼料的馴飼。
仔魚經 25天左右的培育,大部分長到5厘米以上。這時,可以再適當分疏,反規格較整齊的選在一起,密度調整為每平方米水面600尾-1000尾。待其攝食穩定后便可進行飼料馴化,配合飼料可自制或在鰻魚粉中再添加一些物質。由于鱘魚的口裂在下又喜底棲生活,要把餌料加工成沉性的濕顆粒,其顆粒大小根據魚體的口裂大小而定。轉料后可逐漸改為每日投喂4次,經10天-15天便可完成馴食。在轉料過程中,應及時做好殘餌清除、排污及換水等工作。否則易出現腸道發炎直至脹氣病癥,影響飼料轉化和苗木的生長速度。此時仍采取微流水加充氣機增氧的養殖方式。
三、幼魚增育
經過15 天的馴飼培育后,魚體規格大部分在8厘米以上。魚體已具備了成魚形態,可移入魚種培育池中養殖。移入時要選規格較整齊且體格強壯的。放養的密度為每平方米水面50尾-100尾,水位約60厘米。投喂量為魚體重的3%-4%,每天投喂4次。采用靜水式培育,池中設水車式增氧機。經過約2個月的養殖,其成活率在90%以上,魚體大部分全長35厘米、體重150克以上。
四、成魚養殖
隨著魚體的快速生長,養殖密度應逐漸調為每平方米水面10尾-15尾,并加深水位到80厘米,投喂次數可逐漸減為每日2次,投喂量為魚體重的1.5% -2%。做好日常的排污和換水工作。經10個月-12個月,有85%以上魚體規格的尾重超過0.75千克。
五、病害防治
鱘魚抗病能力強、較少發病。但在幼苗培育階段會出現愛德華氏病、肝病、胃腸炎及部分寄生蟲病。所以,在養殖過程中要做好水蚯蚓的消毒、魚體的消毒并內服部分抗菌藥,同時應加強日常的清餌、排污和換水等。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技術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