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魚類生病必須具有兩個外因條件:(1)存在病原體;(2)存在致病的生態條件(如溫度、水質肥瘦、酸堿度等)。掌握和改變致病生態條件,可以預防和減少魚病的發生。
1、品種輪養預防魚病
魚類具有“種的免疫性”,也就是說某些魚不會患其他魚所患的疾病。如果把發病多年的草魚塘改養花白鰱,魚塘中存在的病原體,不會引起花白鰱患病,而鰱魚塘換養草魚,草魚也不易發病。另外,采用成魚塘與魚種塘輪養對預防疾病同樣具有很好的效果。如我場采用成魚塘淺水培育魚苗,幾年來在小魚塘發生的餅形碘泡蟲病再未出現。
2、雙季魚種培育法預防草魚出血病
草魚魚種一般長到1Ocm以上易患出血病,流行于8、9月份。把一部分魚種密養,一部分魚種疏養,讓疏養的魚種在發病季節前就長達10cm以上,放養到外塘,再將密養魚種分塘疏養,在整個出血病流行季節,將密養魚種的規格控制在6至7cm左右,待渡過發病季節后再加強飼養管理,年底越冬前也可長達1Ocm以上。
3、綠水日曬法治愈金魚小瓜蟲病
將患病金魚放在盛有綠水的小容器中,放置于陽光下暴曬,幾日后可治愈,小瓜蟲對溫度較敏感,適宜其生長繁殖的水溫在16℃一22℃,綠水吸熱快,日曬后水溫逐漸上升,當水溫達到26℃以上時,小瓜蟲蟲體即自行脫落。
4、以魚控蟲防治錨頭鳋病
錨頭鳋大量寄在鰱鳙魚體表,會引起傷口發炎,病魚極端不安。抑制生長,魚苗魚種被寄生易引起死亡。在發病魚池中每畝放養黃顙魚或非洲鯽魚10--15尾,每尾體重0.1kg左右,純雄性或雌性,能有效地控制錨頭鳋的繁殖。
5、提高鹽度增加羅非鯽越冬抗寒力
生態環境的改變,如提高水中鈣鎂離子的含量或提高鹽度,往往能提高魚類對溫度變化的抵抗力。越冬池的池水保持0.5%的鹽度,可增加非洲鯽對低溫的抵抗力,使其最低致死溫度由原來的12℃下降到8℃。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