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羅非魚,是一種熱帶魚類,原產于非洲,它廣泛分布于整個非洲大陸的淡水和沿海的咸淡水水域。由于它具有個體大、生長快、適應性強、肉味美等優點,目前已成為許多國家進行養殖的主要對象,并取得了相當高的產量。我國二十世紀50年代開始引進養殖羅非魚,至今共引進10余種。目前,主要養殖對象是尼羅羅非魚。由于雄性羅非魚比雌性羅非魚生長速度快30%—40%,個體較大,因此養殖時應選擇雄性化的羅非魚種。
(一)羅非魚的生物學特性
1、形態特征 羅非魚,屬鱸形目鯛科。身體側扁。體色青灰,口小,體高,尾鰭后緣為平截形或稍帶圓形。尼羅羅非魚體表有8—10條縱向黑色條紋,其喉部、胸部呈白色,背鰭、臀鰭和尾鰭也具斑紋。
2.生活習性 羅非魚屬廣鹽性魚類,對外境的適應性很強,能耐高鹽度、低氧和混濁水;但不耐低溫,最適水溫20—35℃,最低臨界溫度10℃,最高臨界溫度40℃。羅非魚喜集群,待別是小魚時喜集群在池邊活動。遇到敵害或拉網時,首先跳躍,隨后潛入水底的軟泥中靜止不動。
(二)羅非魚的稻田養殖
1、田間工程 養殖羅非魚的稻田工程模式可采用魚凼式或溝池式,魚凼開挖面積要求達到稻田面積的8%—15%,進、出水口設攔魚裝置。放苗種的魚凼要用生石灰徹底消毒。
2、放養規格和數量 每公頃稻田放養20—25克的魚種4500—5250尾或15—20克的魚種6000—7500尾。在可能的情況下,應投放大規格魚種,可以提高出塘商品率。實踐證明,在養殖羅非魚的稻田中搭養一定比例的鯉魚,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為抑制養殖過程中出現仔魚的情況,可搭配少量鯰魚夏花。
3.投喂 羅非魚食性廣,既攝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蟲、水生寡毛類、植物碎片及微囊藻、魚腥藻等,又食人工餌料。稻田養殖需投喂配合餌料,飼料配方蛋白質的含量一般在25%—30%。投喂方法采取馴餌方法。根據水溫、魚的吃食情況確定投餌率和投餌量,水溫20—30℃時,一般日投2—4次,投餌量為魚體重的3%—5%。
4、日常管理
(1)水質調節 羅非魚食性較雜,可食浮游生物,故水質應保持一定的肥度。田面水深日常保持在10厘米以上。每周注一次新水,溶氧量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
(2)預防魚病 每半月潑灑一次生石灰,每月投喂一次土霉素或呋喃唑酮藥餌。
5、羅非魚起捕 當水溫低于12℃時就要及時起捕。起捕時應將田內水排干,魚入溝凼內,用網撈取,或在溝外設欄網。起捕后可用網箱暫養,水溫低于10℃時就會凍傷,所以要及時銷售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