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魚感魚是江、湖野生的名優魚類之一,屬鯉形目、鯉科、雅羅魚亞科魚類,俗稱黃鲇,它生長速度快,個體大,病害少,市場價格高。2003年我們在吳江市特種水產科研示范園區進行了魚感魚的池塘養殖試驗。現將試驗情況介紹如下。
一、材料與方法
1.池塘條件
試驗池為一只面積為3.4畝,池深為1.8m,池底為泥質,淤泥厚10cm,池底平坦,坡比1:2.5,進排水較方便,水質無污染,不滲漏,配有2.2KW的潛水泵1臺,進水口用40目的過濾網過濾,排水口安裝密眼網以防鯨魚外逃。
魚種放養前,用生石灰150kg/畝帶水徹底清塘消毒,消毒一個星期后,加水至1.2m。以后根據需要再逐步提高水位。
2.苗種來源及放養
苗種來源浙江省某研究所,為2003年5月下旬人工繁殖苗種,培育至7月初,規格為5cm左右的苗種。2003年7月11日下塘,后適當放養鳙、鰱等魚種。
3.投食馴化
魚池石灰清塘后,用聚乙烯網(網目0.6cm)在池塘朝南向陽區進水口圍出一小塊暫養區,約120m2,先將魚感魚苗種集中暫養在內,放苗第二天開始馴化,每天分四次,時間為上午9時、11時、下午2時、4時,馴食飼料用海、淡水小雜魚制成的魚糜,大小適口,每次馴喂時間在30分鐘以上,先潑水隔幾分鐘投餌,再潑水,再隔幾分鐘投餌。循環往復,形成條件反射,使魚感魚養成定時、定點攝食的習慣,10天后馴化成功,拆除圍網,結束馴化。
4.飼養管理
(1)水質調節:由于大量飼料魚的殘餌及排泄物,水質容易變壞,在飼養過程中,不斷調節水質,前期以注水為主,每隔7—10天加注新水15--20cm,魚池水位隨魚體增長不斷加深,中后期5—10天換去部份老水,每半月遍灑生石灰1次,用量為10---15kg/畝,使池水保持清新。本試驗未曾配備增氧機,因此在天氣悶熱的情況下,用2.2KW潛水泵適當沖水。水質做到“肥、活、嫩、爽”。
(2)投餌管理:待馴食成功后,每天二次,定時、定點投喂,上午10時、下午3時。具體操作應靈活掌握,適當增減,喂至不爭食為止。飼料保持新鮮,忌投腐敗、變質的飼料,以免得病。
(3)魚病防治:
在試驗過程中,我們采取“以防為主”的原則,魚種放養前用3%的食鹽水浸洗消毒,飼養過程每半個月內服土霉素(拌食)1個療程3天,定期用強氯精對食場消毒。整個飼養過程未出現魚病。
二、結果、產量及效益
經過半年的飼養,截至2004年1月15日全部售完,3.4畝池塘共出成魚1396kg,平均畝產量為410kg,其中魚331.2kg,占80.8%,總收入43900元,魚感魚平均規格500g,平均售價38元/kg,總支出14500元,總利潤29400元,畝獲利8647.1元,投入產出比為1:3.03。
三、體會
1.利用冰鮮雜魚養殖魚感魚可獲高產、高效。魚感魚個體大,生長快,經過科學養殖,當年苗種、當年可達500g上市規格,價高,可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2.養殖過程中,對照翹嘴紅魚白的養殖池,相當養殖密度,魚感魚明顯比翹嘴紅魚白耐低氧搶食兇,因此在以后養殖推廣中,養殖密度可為畝放養量800--1200尾。
3.在干池中,發現池塘底部有部分旁池逃人的花魚骨魚,規格在400g以上,說明以后在養殖中,套養花魚骨魚,增加效益是可行的。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