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疾病流行情況
自2000年以來,每年的2月底開始,我市及鄰近縣不少養蘊戶的鰱、鯽、鳊常發生細菌性敗血癥,引起大批死亡,若不采取措施,重病癥的塘口7—10天之內,鰱、鯽、鳊的死亡率可達95%以上,尤其是碰到連綿陰雨天氣,特別難以治療,給養殖戶造成較大的損失。細菌性敗血癥危害魚類的年齡是最廣的,危害魚的種類除白鰱、鯽、鳊外,還有一些小型魚類等,它不僅在精養池塘發病,網箱、網攔、網圍、河溝等養殖水體也均可發生。
二、流行原因
1、放養密度及單位面積產量均大幅度提高,魚病預防工作未能同步加強;
2、飼養管理工作做得不細,魚池池水底質惡化、老化,溶氧低、有害物質多,魚整天生活在不良的水環境中,導致魚體抵抗力下降;
3、顆粒飼料沒有被廣泛使用,而是采取有啥吃啥、什么便宜吃什么,甚至霉爛變質的也投喂;
4、現在各種水體都在進行養魚,加上漁民缺乏防病知識,病、死魚到處亂扔,發病后就將池水向外排,天然水域中水來不及自凈,因此天然水域中的病原體也日益增多,以致各種養魚水域都發病。
三、流行癥狀
疾病早期及急性感染時,病魚離群獨游,鰓蓋、眼睛、鰭基輕度充血,嚴重時,魚體表嚴重充血,有的顯現紅側線,鰓也呈花斑狀,魚眼球突出,肛門紅腫,腹部膨大,腹腔內有淡
黃色透明腹水,膽囊腫大,鰾壁充血,尤其鰾的后室,鰾壁充血,變小,甚至鰾的后室完全消失,病情嚴重的魚厭食或不吃食,靜止不動或發生陣發性亂游、亂竄,有的在池邊摩擦,最后衰竭而死。
四、治療
先測池水的pH值,如顯酸性,應先用生石灰進行全池潑灑,調節水的pH值,使池水顯中性或微堿性,隔兩天用殺蟲藥(溴氯海因、二溴海因)全池遍灑,同時服用內服藥持續一周。
五、注意事項
1、必須做到無病先防,有病早治,不能等到魚死得很嚴重時才治,因重病魚已完全失去食欲,就無法治療。
2、發病魚池的水體及魚體中都有大量病原菌存在,治療時必須外潑殺菌藥和內服藥相結合,將水體和魚體中的病原菌同時消滅,才能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
3、投喂藥餌的量要計算正確,一般要求在投喂后30-45分鐘內吃完,如不到20分鐘就吃光,說明投喂量太少,病魚吃不到足夠的藥量,反之1小時后還未吃完,則說明投喂量過多,將影響下一次的吃食。
4、內服藥必須連續投喂5天,同時藥餌要分上午、下午2次投喂,以保持魚體內的有效濃度。
5、外潑殺蟲藥、殺菌藥的濃度,要根據當時、當地的水溫、水質及用藥情況而定。
6、外潑藥要均勻,因藥液的垂直擴散較水平擴散快,所以如池底不平整,則池水深處要多潑些,同時池邊尤其是下風處及食場周圍,病原菌的密度一般較高,也應適當多潑些。
7、治療期間及剛治好后不要大量換水、大量加水及捕魚,以免給魚帶來刺激,引起應激反應加重病情,或引起復發。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