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鱔出血病,亦稱黃鱔敗血癥,該病發病快、傳染快、來勢猛、死亡率高。9月是發病高峰期。嚴重危害黃鱔養殖業。
病癥:黃鱔體表可見血紅色斑點或呈彌漫性出血斑塊。腸炎型出血病,可見肛門紅腫、外翻。手握鱔體稍用力向頭部推,部分可見腮腔出血,剖檢可見肝腫脹,顏色變深或變淡。腎上有出血點。腸充血,變成淡紅色。腹腔內壁肌肉充血。黃鱔上草,兩天內死亡。
病原: 嗜水氣單胞菌、蘇伯利氣單胞菌、非霍亂弧菌、魯氏耶爾森氏菌、點狀產氣單胞菌。其代表菌株為嗜水氣單胞菌。
病因:一、外在因素: 嗜水氣單胞菌、蘇伯利氣單胞菌、非霍亂弧菌、魯氏耶爾森氏菌、點狀產氣單胞菌侵入鱔體,它們是普遍存在于自然水體的菌群,是條件致病菌。當水質惡化、氣溫突變,水體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含量增高時,就會刺激它們迅速增殖,感染能力增強,毒力加強。二、內在因素:1、免疫力下降。造成免疫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幾點。肝腎功能下降:由于長期的高蛋白高脂肪飼料的大量投喂,加重了肝腎負擔;水體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含量過高,透過皮層進入血液,對肝腎造成毒害。飼料不合理添加劑超量添加。2、不合理的內服驅蟲藥、抗生素,導致鱔體內菌群生態環境失衡,抗原減少:如長期內服腸炎平、大蒜素、青霉素等。3、飼料營養失衡,維生素缺泛和失衡,特別是維生素K缺乏,導致血管壁變脆變薄。
預防:
一、改善水質,保證水質“嫩、活、爽”,使水體有足夠的自凈能力和產氧能力,降低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毒物質的含量(用億菌水圣改善水質)。
三、定期對水體進行消毒(大北農生產的強效二溴海茵粉180克/畝或新滅靈250ml/畝或S高聚碘100ml/畝),
四、選用含激素較少的黃鱔配合料(如百穗行實業有限公司生產的“百穗行”牌全價黃鱔料)。
五、盡可能不用冰鮮魚(冰鮮魚經過長時間冰凍,維生素損失較大)。
六、堅持添加希科安公司生產的鱔用活力素。它能成倍增強鱔體的免疫能力。
治療:
一、內服腸腮靈加芳草多維三天,之后大北農四黃粉加芳草多維三天。停藥后及時內服天意EM。
二、全池潑撒S高聚碘250ml/畝連用五天。五天后內服魚肝寶散加芳草多維五天。
三、及時用天意EM調改水質和內服EM。
四、堅特添加鱔用活力素。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病害防治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