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秋季既是魚體生長最快,又是魚病高發季節。魚塘經過
大量的投餌、施肥,有機腐殖質增多、病原菌大量繁殖,加上高溫(水溫超過33℃時對魚體生長有影響)、缺水、魚口密、活動空間小,極易引起魚病發生。連日來,筆者已接到十幾宗魚病發生死亡的投訴,并到現場觀察,死亡最多的是鯪魚、鰱、鳙、草魚和土塘虱,其它名優品種(甲魚)也有死亡。為了搞好秋季養魚綜合措施,做好魚病防治:一是要生態防病;二是對水質、餌料和網(工)具進行全面徹底的消毒,殺滅病原體,切斷傳播途徑,有效地控制暴發性魚病流行。
一、搞好水質調控
1.每隔7—10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注新水20~30厘米,適當排放老水;有條件者利用坡圳水灌注,沒有條件者則要架電動水泵抗旱灌注江河坡圳水;如果四周都沒有水源者,則利用基地的池塘本身水,上塘抽下塘,左塘灌右塘,交叉對抽對射。可用高壓水泵(槍)將池水射向空中,在池水降落塘面一米高處釘一塊2--3米’的木板頂撞水花,形成“天女散花”,池水四灑,使池塘水體充分曝氣、增氧、降溫,增加水體運動。注水時間一般選擇晴天中午或魚類浮頭時開機注水(有的魚塘過肥,魚類在下半夜缺氧浮頭,這時要開機注水),
—直到魚群不浮頭為止。
2.每隔半個月,畝用20千克生石灰水在晴天下午5時全塘潑灑,使水體顯微堿性,池水成黃褐、黃綠或豆綠色。
3.合理使用增氧機。在晴天中午12至下午2時水中浮游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使溶解氧飽和時開機,能使表層水和底層水形成對流循環,使全池溶解氧分布均勻合理,有效防止魚類浮頭,增加魚類食欲和抗病能力。
4.視池塘肥度和天氣情況,堅持適時、均勻、少量多次的
原則追施肥料。夏末秋初,以化肥為主,池水偏瘦者畝施尿素
1。5—2。5千克,磷肥3—5千克,以加速餌料生物生長;中秋
后,增施有機肥為主,畝施發酵腐熟后的禽畜糞肥150—250
千克,每半個月一次。
5.建議肥水塘(配套塘頭豬場的魚塘)畝種水仙、水浮蓮
50—60米2,用竹桿攔住一角圈著,有利于吸收塘水過量氨
氮、無機鹽,凈化水質,又能給魚類棲息遮蔭降溫,而嫩葉又是禽畜和草魚的好飼料,節約成本,一舉數得。
二、強化魚類培育,加快生長
池塘養魚以羅非魚(吳郭魚、福壽魚、奧尼魚)、鯉、鯽、土鯪、白鯧等吃食性魚類為主時,如果配有塘頭禽畜場者,餌料生物比較豐富,電要適當投喂優質飼料2%—3%(花生麩、玉
米粉、黃粉、魚粉等);如果沒有配套者,則要投喂4%—6%的
飼料,讓魚類吃飽吃好,保證生長需要。如果是草食性魚類(草
魚、鳊、魴)為主時,則要精青結合,先投喂青草、菜葉后,再投喂1%—2%的麩皮、玉糠、黃粉等精飼料;如果是濾食性魚
類,則經常補充腐熟的有機肥料,培育豐富的浮游生物餌料;
如果是飼養鰻魚、山斑魚、土塘虱等名優魚類,在做好白天飼
養管理后,晚上8-9時還要投喂一次鰻魚飼料。
三、防治魚病
魚病防治遵循“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由于是高密度集約化養殖,投飼多、魚類排泄物多,加上天氣酷熱,干旱水淺,除了搞好水質管理之外,魚類或多或少也會發病,故要重視防治魚病。
1.定期進行水質消毒。配套塘頭豬場的肥水塘,每7—10
天就要用1克/米3漂白粉(含有效氯30%)化水全池潑灑,或用魚菌清、魚菌凈(水質消毒劑,按說明書使用)進行水質消毒;定期用鯇潔、魚必康、出血平(按說明書使用)內服藥拌飼料做成藥餌投喂1天,增強魚體抵抗能力;如果是發病死魚時,則水體連續消毒2次,隔1—2天后再消毒1次,潑灑藥水時一般是在晴天下午4—5時,藥餌則投喂4—5天為一個療程,基本可以治愈魚病。
陰天、刮大風、暴雨、氣壓低、浮頭或有其它異常時不投喂藥餌,不潑灑藥水,以免浪費和引起不良反應。
2.如果發現魚體寄生蟲或綠苔水(藍綠藻過量引起),則
用硫酸銅0.5克/米3與硫酸亞鐵0.2克/米3(5:2)合劑分別化水溶解后才混合均勻潑灑,有效殺死寄生蟲和藍綠藻。
3.定期使用生石灰,每10天使用一次。
4.缺氧浮頭時,大量加注新水補充水中溶解氧,開增氧
機;如果沒有水源補充,又沒有增氧機,則使用增氧劑(按說明
書使用),不浮頭之后再用光合細菌調節改良水質。
5.山區魚塘也可以適量用苦楝樹葉、烏桕樹葉、山布櫬
葉、辣蓼葉浸水漚肥,可以殺死病毒、細菌和寄生蟲,漚浸
10—15天腐爛后,將樹枝丫撈走曬干燒掉作肥料。
6.捕撈上市時,捕大留小輪捕輪放,保持魚口穩定,有利
穩產增收。每拉網捕撈一次后就進行水質消毒一次,防止細菌
寄生蟲入侵損傷魚體;補放魚種時先用4%的鹽水浸洗魚體表20分鐘后再人塘,確保成活率。
7.霉爛變質的飼料不投喂。投喂青飼料先洗干凈后用20
克/米3漂白粉溶液浸洗消毒晾干后投喂,網具盆桶使用了也
要消毒,或在太陽光下曝曬1、2小時后放回干凈清潔的房子
保管備用。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