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為調整水產養殖結構,開辟新的農民增收途徑,2006年,貴州銅仁地區漁業技術推廣站在印江縣峨嶺鎮峨嶺村實施省水產養殖結構調整項目,利用連片稻田32.6畝,經過5個多月的養殖,平均畝產稻田谷640千克,鮮魚118.73千克,魚產值2849.52元,取得了較好的經濟益和社會效益。
一、養殖基本情況
印江縣峨嶺鎮峨嶺村位于印江縣城城郊,地勢較平,交通方便,印江河從村里穿越而過,水質良好,無任何污染,稻田集中成片。項目實施前沒有養過魚,2006年開始在該村選擇集中連片32.6畝稻田進行云斑魚回養殖。
二、田塊選擇和田間工程
1.田塊選擇。選擇集中連片向陽稻田,排灌方便,保水性好。水源為印江河水,水量充足且無污染。
2.開挖魚凼魚溝。在稻田的一角或一邊按照稻田面積8%~10%,深1米~1.5米進行開挖魚凼,魚凼用水泥抹面,在魚凼上方搭建架子,稻田內開挖寬30厘米,深50厘米的魚溝,魚溝為“#”或“艸”等形狀,魚溝與魚凼相連。
3.田埂加高加固。為了防止田埂倒蹋,加固加高田梗至80厘米,寬50厘米。
4.搭建防逃設施。夯實田埂,在進出水口用竹箔或鋼絲網制作攔魚柵。
三、魚種放養
1.魚種選擇。選擇規格整齊,體質好,沒有傷的魚種。
2.魚種放養。待秧苗移載7天~10天后,水稻即可返青。此時加注新水,使稻田水位15厘米~20厘米水位,并立即放養魚種。每畝投放50克大小的云斑魚回魚種500尾到魚凼,切斷魚溝,在魚凼內投喂飼料精養,待魚恢復體質,打開魚溝。
四、飼養管理
1.云斑魚回屬雜食性,主要攝食水體中的浮游生物、水生昆蟲、底棲生物、有機碎屑、藻類、水生植物等。因稻田內天然飼料不足,需要投喂一定量的飼料進行補充。投喂飼料每天分早晚兩次進行投喂,早上一般在9時~10時,下午一般在5時~6時投喂。投喂蛋白含量在28%~30%浮性飼料,早晚投喂量比例為全天的2︰3,同時根據季節和天氣情況進行調整。投喂飼料按照四定原則進行投喂,全天投喂量為魚體體重的1%~3%。投喂方法為“M”形。
2.堅持每天巡田。觀察魚的活動和攝食情況,檢查是否有魚病發生,稻田排灌設施是否完好,田梗是否有鼠洞等,特別是下雨天要及時排水,清除雜物以免堵塞攔柵,以利排水暢通。
3.水質管理。養殖過程中15天加注新水。特別是在稻田施農藥時,將魚趕至魚凼,切斷魚溝,待農藥時效過后,放干稻田里的水,注入新水,打開魚溝。農藥選用高效低毒農藥,禁用劇毒農藥。
五、魚病防治
1.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投放魚種時用4%的食鹽浸泡魚體5分鐘。
2.每隔15天用大蒜磨碎后做成餌料投喂,預防腸炎等魚病。
3.每隔15天用生石灰10千克化水在魚凼,魚溝中潑灑,調節水體的pH值和對水體進行消毒。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