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鱖魚又稱桂花魚,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蛋白質含量高,且有補虛勞、益脾胃之功效,是一種經濟價值極高的名貴水產品,歷來為人們所喜食。但是,由于鱖魚有吞食活魚蝦的習性,在天然水域增養殖中被作為兇猛性敵害魚類加以清除限制,使其天然資源逐年減少。現將鱖魚集約化高效益養殖技術介紹如下:
1、 品種選擇
常見的鱖魚品種有翹嘴鱖、大眼鱖、斑鱖等。從各地養殖的結果來看,翹嘴鱖比大眼鱖、斑鱖生長速度快4—8倍。因此,必須選擇口裂超過眼腳位,體表灰黃、肚皮黃白色,自吻端穿過眼眶至背鰭前下方有一條狹長的褐色條紋,在背鰭的第6—7根刺的下方有一較高的暗棕色垂直帶紋的翹嘴鱖作為主養品種。
2、 池塘準備
鱖魚池宜小型化,一般667—2O00m2,水源充足,水質優良,淤泥少,新挖池,沙質底的池塘最理想。池塘深度1.5—2m,建造特別的排灌設施,進水口高于池塘的出水口,兩處安裝過濾網欄,并有啟關閘門,以利更換水體、起捕鱖魚及防止逃魚。鱖魚苗人池前,要清搪除野雜魚,可用漂白粉20g/m3或生石灰120—150kg/667 m2。清塘10天后,藥性一般消失,拿桶或盆盛池水,試放幾尾魚,放置24小時,若無異常,即可放養,如有異常,需延遲幾天再放養。
3、 放養模式
一是3月上、中旬放養鱖春片,規格50—150g/尾,每667m2投放500—700尾,春節前后可出產規格0.5—0.75kg/尾的商品魚250—300kg。二是5月下旬至6月上旬放養鱖色夏花每667 m2200—1500尾,冬季可收獲規格0.3—0.45kg/尾的商品鱖150—200kg。同時,每967 m2故0.5—1kg抱卵青蝦,既補充鱖魚良好的餌料仔蝦,又有效調節改良水質,年底能收獲10kg多的成蝦,增加池塘產值。
4、 餌料投喂
培育和收集適口餌料魚及魚苗。鰱、鳙、鳊、鯉、鯽、草魚和一些野雜魚一般在4月性成熟,即可繁殖。可選用1334—2O00 m2魚池,每667 m2放養餌料魚親魚30—40kg,雌雄比為3:1。在池內掛2—3排棕片,于黎明前沖水促使親魚發情產卵,收集棕片魚巢。另選池進行培育,3—4周后,可獲數萬尾餌料色魚苗。基本投餌方法是:3—4月水溫不斷上升,鱖魚開始攝食,及時投喂餌料魚,數量是鱖魚放養量的4—5倍,一次性放足,3—4個月月;用補放。7、8、9三個月,是鱖魚生長旺季,食量大,應適時適量增加投喂餌料魚。餌料魚由配養池供應,投放前要拉網、過篩,以保證適宜的規格。鱖魚吞食規格隨著本身規格增長而增長,為其體長50%—6O%。增投餌可控制在5天一次,每次先投大規格的餌料魚,后投小規格的魚,餌料系數4.5—5。
5、 日常管理
鱖魚池的良好水質條件是溶氧>5mg/L,PH值7—8,透明度50—60cm,氨氮<0.025mg/L。水質管理是勤換水,在放養初期,每2周注水一次,使水位逐漸提高到1.5m;在夏季,每周要沖2—3次水,隔2周再換水一次。如池水混濁,可用明礬或生石灰化水全池潑灑,澄清水質。由于鱖魚對溶氧要求較高,—旦池中缺氧往往易浮頭,因此在旺食旺長的季節,天氣悶熱下雷陣雨的傍晚,應加強值班,勤巡塘,一旦發現仔蝦向池邊集中,必須立即開動增氧機,亦可提前采取措施,以防不測,造成缺氧浮頭死亡,這是養成大規格,獲得高產的關鍵。此外,要定期檢查鱖魚長勢情況,若發現餌料不足或不適口影響生長時,應適當補充適口餌料魚。
6、 魚病防治
鱖魚食性特殊,發病后內服治療效果差,所以應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防患于未然,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放養的鱖魚種不要受傷,要用2%—3%食鹽水消毒魚體10分鐘,預防魚病。對餌料魚也要嚴格把關,患病的餌料魚不得投喂,以免帶入其它病原菌。5—9月魚類發病旺季,要把漂白粉、孔雀石綠等藥物,定期掛簍或掛袋,同時進行食場消毒。鱖魚在體長10cm以前易患車輪蟲、斜管蟲、指環蟲、爛鰓等疾病,可用0.7g/m3硫酸銅與硫酸亞鐵合劑(5:2)全池潑灑。池塘內應投放部分水花生、水葫蘆供鱖魚休息,創造適宜生態環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