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田間溝渠養殖泥鰍,具有養殖周期短,投資成本少,見效快,效益高等特點。它能充分利用農村閑置的土地資源,變廢為寶,致富漁農。近年來我們進行了田間溝渠養殖泥鰍試驗,現將主要養殖技術措施介紹如下:
一、溝渠條件
要求溝渠埂堅固,池坡堅實,坡度較小,池底平坦,保水性能好,池底淤泥15cm左右,池深1.2m。
二、清溝與鋪草捆
清除溝渠埂邊的雜草。泥鰍種投放前15天,每100m2用生石灰5kg遍灑清塘,每1OOm2施有機肥50kg,將無霉爛干燥好的麥草、稻草或玉米秸,用鐵絲捆扎成030em左右的捆,用木棒在扎牢的草捆上搗幾個洞,用石塊作為沉子,平鋪于池底,注水80cm左右。
三、泥鰍種投放
3月底或4月初投放,按每100m2投放5—6cm的泥鰍種10--15kg,雌雄比為3:1或4:1。投放前用3%--4%的食鹽水溶液浸洗泥鰍種5分鐘。
四、投飼和管理
投飼前期以肥水培育天然餌料為主,根據水質變化情況及時追肥,一般每隔一個月追施有機肥50kg,另加少量過磷酸鈣,增加泥鰍的活餌料。池水透明度控制在20cm左右。并配合投喂屠宰場畜禽的下腳料或混合餌料。中后期,泥鰍喜夜間覓食,每天傍晚投飼1次,投飼量為泥鰍總量的3%一5%,隨著水溫增高,泥鰍攝食量增大,除注意肥水外,加大投飼量。我們以投喂屠宰場畜禽下腳料為主,大部分畜禽的下腳料泥鰍可以直接攝食利用。日投飼量根據水質變化以及泥鰍攝食情況靈活掌握。遇暴雨或悶熱陰雨天,少投飼或不投飼。投飼要四定,投飼種類和時間依水溫而調整。梅雨季節或暴雨后要加強巡視。
五、水質調節
保持溝渠水質“肥、活、嫩、爽”,根據水色、天氣及泥鰍活動情況,適時換水或加注新水,防止水質惡化。
六、捕獲
當水溫降至15℃以下,就可起捕。起捕時,將溝渠中的水排干,泥鰍全部棲息在捆扎的草捆的洞中,將草捆解捆后直接抓獲。大規格商品鰍直接上市,小規格的留待來年做鰍種。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