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黃山市歙縣地處新安江源頭,境內溪流眾多,地表水達國家一、二級飲用水標準,自然生態環境優越,水源充足,且有豐富的倒刺鈀、斑鱖、石斑魚等名貴溪流性魚類資源。歙縣具有優越的人文旅游資源以及山清水秀的自然環境,開發建設城郊周邊山塘、水庫為主的集垂釣和觀賞魚養殖、旅游、休閑、科普活動為一體的休閑漁業效益十分看好。借此把歙縣城郊一處山塘,以精養常規魚加休閑垂釣模式而顯著增效的經驗介紹給大家,供參考:
材料與方法
1.水塘條件:蓄水量1.6萬立方米,平均水深2.5米,正常水面10畝。三面環山,東西走向,光照充足,水源豐沛,水質優良。pH值在7.0左右,溶氧豐富,透明度在30厘米~40厘米,由于精養放養密度較大,還增設了增氧機2臺。
2.苗種放養:冬季排干塘水,以75千克~100千克/畝生石灰溶液全塘潑灑,殺滅塘底寄生蟲和病原體等魚害生物。清塘后施足基肥,灌水1米,培育水質。放養魚種時間2006年2月底前結束。下塘前魚種均用食鹽水體外消毒。
3.飼料:均用國內一飼料公司的全價顆粒膨化飼料。初期日投餌量為魚體重的1%,生長旺盛期為2%~5%。飼料系數在2.2左右。
4.日常管理:專人每天巡塘,觀察魚類活動、吃食、水質等情況,采用投餌機投喂,堅持”四定”原則。魚病防治上,隔20天左右用生石灰或消毒劑潑灑消毒,投喂新鮮飼料。
5.垂釣時間:十月黃金周開始對外開放。釣出的不符合顧客標準的魚,杜絕放回原塘,處理后在網箱中暫養。
放養情況與結果
如果把年度總產量按常規魚價計算,其效益是21525元,而通過垂釣方式后其總效益為未釣出魚的收入11025元加上垂釣收入16800元即總共27825元,增加29%。除去魚種成本、飼料成本、管理成本,按常規魚價計算其凈效益是11165元,而通過垂釣方式后其效益為17465元,增加56%。
結論與分析
1.常規魚類養殖在告別傳統粗放粗養方式后,以精料精養的方式養殖常規魚,在目前魚價一直走低而飼料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況下,養殖戶的可獲利益不顯著。
2.突破傳統養殖模式,結合市場多元化需要,變通獲利渠道,可在不追加成本情況下,獲得較高的效益。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技術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