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魚池防病用藥是漁業穩產、高產的關鍵性環節,關系到養殖成敗和養殖效益的好壞。本人經過多年實踐、調查發現許多養殖戶不注意魚病的防治,隨意亂用藥,濫用藥的現象非常普遍而且在用藥方式方法上有許多誤區,給養殖生產帶來不必要的損失。本文結合筆者多年工作實踐得到的一些實用技巧供大家參考。
1.魚病防治以預防為主,防重于治。所謂預防,關鍵在于平時在養殖生產過程的每個環節都要考慮到魚病防治問題。在清塘消毒、投餌、施肥、水質調節、定期消毒、環境優化、日常管理等等都要采取科學、實際的方法,嚴格把握操作技術,控制或避免魚病的發生和暴發。目前,有些文章提出的綠色健康養殖的概念,其主要原理在于采取生態的方法進行養殖,使在養殖過程中不出現魚病災害而避免用藥以達到生態健康養殖的目的。
2.發生魚病的處理。
①先查原因。引起魚病發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病原、寄生、環境三種主要因素相互作用失去平衡而引起的魚類疾病。發生魚病后,應首先查找、分析致病因素,以便準確診治,對癥下藥。
②對癥用藥。對不同癥狀的魚病要有針對性的用相應藥物治療。不能不區分病因而使用同一種藥物,盲目下藥,不僅于事無補,還會造成浪費,貽誤時機,加重病情。
③用藥方法。注意用藥的時間和條件。采用藥物治療時,應選擇適宜的時間和相應的條件,一般在使用全池潑灑藥物時,應注意到魚類饑餓時不潑藥,先喂魚再潑藥;清晨不潑藥,時間為上午11時或下午5時,因為早晨水中溶解氧少、氣溫低、藥效不好;魚類浮頭不潑藥;不潑下風藥;不潑沒有溶解完全的藥;不潑陰天藥等等。還要注意用藥的量,有的養殖戶對養殖水體體積估算不準,或用藥數量不標準,而達不到治療效果,浪費資金,造成損失。而用藥過量,則會直接危害養殖,增強魚類耐藥性,防治困難。
④科學使用魚藥。注意用藥時的溫度,藥物在不同溫度條件下,藥效差異很大,水溫升高,藥物毒性增強。有些藥物對溫度要求非常嚴格,如硫酸銅需60℃左右的水溫才能溶化,而溫度過高,卻會失效。注意藥物之間的拮抗性,有些養殖戶往往會使用多種藥物治療魚病,但如果配合的不科學,就會產生負面影響,因此要嚴格按照說明書的要求操作,對一些特養魚類慎用其反應靈敏的藥物。長期對魚類病害使用單一的藥物,易形成其抗藥性,要注意藥物的交替使用,不可單一長期用藥。對發生的多種魚病,一般先治蟲,再治菌。在用藥療程上應按要求投喂一個療程或病害殺滅后,再施藥1--2天,稍力口鞏固,以免病害復發。
⑤平時注意藥物的貯存?茖W的貯存與保管,一般應避免光照,不與金屬接觸,不潮濕等。
⑥講求效益。有的魚病有多種治療方法,或者多種魚病一種方法也可解決,所以要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前提下,考慮適合本地實際價格等選擇最好的藥物,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