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白點病的病原體是多子小瓜蟲,魚體被小瓜蟲大量寄生時,病魚的鰭和皮膚出現一個個的白點及粘液。可造成魚體體表發炎、壞死、鱗片脫落;鰓部血管充血,粘液增多,呼吸困難;眼角膜發炎潰爛盲眼。同時因小瓜蟲入侵魚體,易在傷口處引起細菌性病的繼發感染,且發病快,死亡率高。不僅對草魚魚種危害大,且可感染各種淡水魚,而且對名、優、特水產養殖品種造成的危害也越來越嚴重。
該病的流行一般在秋末冬初或春末夏初(水溫10—28攝氏度左右),最適水溫是15—25攝氏度。所以,在溫室越冬的魚,冬天也會發病,由于白點病對水溫的敏感性,溫水養殖魚類如發生此病,可將水溫提高至28攝氏度以上,維持2天即可治療。水體流動性差,面積小,養殖密度高的池塘也容易發病,要確診此病可用低倍顯微鏡檢查,或挑取魚體病灶部位的小白點放在滴有一滴水的玻璃上,靜置片刻,即可發現小白點在水中移動,這是小瓜蟲蟲體在運動。
現介紹防治方法如下:池塘淤泥不能過多,要用生石灰潑塘消毒,要做到合理密養,保持水質優良;購進的魚種要進行檢疫,嚴防將病原體帶入;發現池中病、死魚要立即清理出塘,以免在病魚死后小瓜蟲從魚體脫落到水體,再侵害健康魚體。
藥劑可采用:(1)福爾馬林。治療淡水白鯧可用30毫克/升濃度浸洗魚體,每天1次,連續3天。治療斑點叉尾鮰用200—250毫克/升,浸洗40分鐘,每2天進行1次,連續3次。治療大口鯰和長吻鮠用20—40毫克/升濃度浸洗20—30分鐘,隔天1次,連續2次。治療革胡子鯰用20—25毫克/升濃度浸洗15—20分鐘,每天1次,連續2—3次。治療烏鱧、羅非魚用20—30毫克/升濃度全池潑灑。(2)亞甲蘭。用2毫克/升濃度全池遍灑,7天后換水。此藥毒性低,對亞硝酸鹽中毒可起緩解作用。(3)魚蟲清2號。用粉劑0.5毫克/升濃度,全池潑灑,對治療長吻鮠、大口鯰、烏鱧、淡水白鯧的白點病有較好的療效。(4)敵魚蟲。每畝0.25—0.3公斤,對治療加州鱸魚、白鯧、鱖魚的小瓜蟲病有較好的療效。(5)用生姜辣椒粉或食鹽水均有療效。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