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生產實踐證明,利用成魚池套養鱖魚,在不影響成魚產量、效益,不增加管理、飼料費用的情況下,畝增產鱖魚15--20kg,增加收入可達500元左右。
一、創造適宜的生態水域環境
一般成魚池均可套養鱖魚,但以草食性魚為主養魚的池塘更為合適,草食性魚對水環境的要求與鱖魚基本一致,都喜生活于水質清新、溶氧豐富、透明度較大的水體中,創造適宜的生態水域環境,是養殖成魚和鱖魚的共同要求。為此,池塘必須嚴格清整,挖除過多淤泥,注水須經消毒,最好池塘栽植適量水草,在確定主養魚時應以草食性魚為主,魚種按常規養殖方式搭配、消毒、投放,對魚種規格應要求在100g以上,以免小規格魚種被鱖魚捕食,影響主養魚的混養比例與產量,當早春水溫達8℃以上時,及時投喂并進人生長管理期。通過改善池塘條件,調整主養魚類,加強管理等措施,創造一個適合套養鱖魚生長的良好生態水環境。
二、適時投放鱖魚種
成魚池套養鱖魚,以翹嘴鱖為好,翹嘴鱖生長速度快、個體大,易于養殖。根據鱖魚種供應情況可選擇投放隔年魚種或鱖魚夏花。隔年魚種由于規格較大,主養魚的魚種規格也要相應提高,其放種時間宜盡早為好,可與主養魚同時放種。鱖魚夏花的投放時間以25月末6月初為宜,魚種規格要在5cm以上。鱖魚的套養密度可根據池內野雜魚數量來確定,一般以每畝30--40尾為宜。魚種要求體質健壯、規格整齊、無病無傷。魚種人池前,用3%--5%的食鹽水浸泡10---15分鐘,進行體外消毒。
三、鱖魚的餌料魚控制
成魚池套養鱖魚,主要以池塘中的野雜魚蝦為餌料,野雜魚蝦的主要來源有兩條:一是隨注水進入池內的野雜魚蝦,二是隨投入的水草攜帶的幼魚蝦及魚卵蝦卵。在鱖魚夏花投放初期,由于野雜魚蝦數量不多,影響鱖魚的捕食而導致鱖魚成活率下降,為解決這個問題,可在投放鱖魚夏花的同時,每畝水面投放1萬尾常規魚烏仔,如草魚、鰱魚、魴魚的烏仔,這樣可解決一段時間內鱖魚餌料問題,部分未被捕食的烏仔可生長成健康優質的大規格魚種。另外,還可在池內搭配適量易繁殖的魚類,如鯽魚、羅非魚的成魚,通過繁殖魚苗解決餌料魚的不足。在養殖后期,隨著鱖魚的長大、攝食量的增加,可能造成餌料魚的匱乏,這時可根據池塘情況,適量補充投喂野雜魚,來彌補餌料魚的不足。選擇餌料魚,應依據鱖魚的規格、口徑,以確保其適口性.便于被鱖魚捕食。餌料魚須消毒后方可人池。
四、合理調控水質
鱖魚耐低氧能力差,對水體溶氧要求高,一旦出現缺氧情況,鱖魚將首先受到影響,因此保持溶氧充足、水質清新是水質調控的重點。鱖魚對水質的一般要求:溶氧5mg/L以上,水體透明度35--40cm,pH值7—8.5,氨氮低于0.25mg/L。在養殖管理期。要勤巡塘,注意水質變化,發現情況要及時采取應對措施:水質調節的具體措施有:1、注換新水,高溫季節每10天注換水一次,先排底層水30cm,然后加注富含溶氧的優質新水,使池水保持2m左右。2、施用生石灰,每20天施用一次,每次每畝15kg,保持水體呈微堿性,以滿足鱖魚及成魚的生長要求。3、適時增氧,成魚池套養鱖魚,魚的密度大,耗氧量高,發現缺氧征兆,及時機械增氧或化學增氧,改善水質溶氧條件,滿足魚類生長要求。4、施用微生物制劑,如光合細菌、EM液等,通過有益菌的繁衍,抑制有害菌的產生,保持水質的良性生態循環;5、如有條件,在高溫時使池塘保持適量水花生、水葫蘆等水草,遮蔭降溫,凈化水質,供鱖魚棲息捕食。
五、加強病害防治
由于鱖魚對漁藥比較敏感,因此要盡可能少用漁藥,堅持“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原則,力求從源頭做起,把池塘清整、苗種、餌料、注水、工具等的消毒關嚴格把好,把病菌蟲害等的發生消滅在萌芽狀態。通過調節水質,改善水域生態環境,來促進魚體健康生長,增強魚體抗病能力,減少病害的發生。如必須使用漁藥時,要選用對鱖魚影響小的無公害漁藥,如溴氯海因、滅蟲凈等。不宜使用敵百蟲等鱖魚敏感藥物,不得使用《無公害食品漁用藥物使用準則》標準規定的禁用漁藥及農藥等。在使用漁藥時,用藥量計算要精確,藥物溶解要充分,潑灑要均勻,藥物濃度要就低不就高,高溫季節最好不用藥。
六、適時起捕、均衡上市
結合成魚輪捕,及時將規格達500g左右的成鱖魚捕獲上市,捕大留小,降低密度,緩解鱖魚對餌料魚的需求,促進在塘鱖魚的生長,年底干塘起捕,如價格較低,可將鱖魚轉塘存養,來年行情看好時上市。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