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年來,泥鰍養殖發展勢頭很快,出現了苗種供不應求的狀況。因此,利用鰍池繁育苗種有利可圖。現將鹽城市鹽都區義豐鎮花隴村養鰍專業戶趙金忠利用鰍池培育泥鰍苗種生產技術介紹如下。
一、鰍池建造。
鰍池地址選擇。鰍池宜選擇水源充足、水質良好、避風向陽、交通便捷處,池底土以粘土帶腐殖質為最好,不宜使用沙質底。
鰍池建造,鰍池結構可以是水泥池,也可以是土池。(1)水泥結構鰍池。按設計挖好土池,四周池壁用水泥板或磚砌水泥抹面。池深1—1.5米,水位線以下50---80厘米,面積10---200平方米為宜。池底用水泥塊抹平或石渣夯實,上鋪20厘米粘土層,在排水口附近挖1平方米左右,深20厘米的集水坑,便于捕撈。進、出水都要安裝防逃設備。(2)簡易土池結構鰍池。池壁和池底夯實,池面積200--50呼方米,不宜超過1000平方米,池口高出地面10--20厘米。進、排水口用三合土或水泥結構建成,用鐵絲網或尼龍網防逃。池底鋪3喱米厚塘泥,培肥水質。池底最好開50厘米寬、200厘米長、30厘米深的淺溝若干,供鰍避暑和捕撈之用。
二、鰍苗培育。
放養前準備。池子用常規辦法清整,鰍苗入池前7天,用人畜糞作為基肥,每平方米用量0.5公斤,培肥水質。人工繁殖的鰍苗孵出后,在孵化缸內靜養3天,然后投喂雞蛋黃汁。2天后移人培育池。每平方米放養2000--3000尾。
鰍苗培育要點。發塘階段主要抓好餌料投喂,每天潑灑豆漿2次,用量每萬尾苗用黃豆磨原漿50克,連續投喂20天。此后,改投豆渣、米糠、麥麩或菜餅。也可喂水蚤、絲蚯蚓等動物性餌料。日投喂量為鰍苗體重的5%一8%,分3次投放。經1個月左右飼養,鰍苗體長達3—5厘米。此時應進行分養。在高溫的夏季,須經常加注新水,或在池上搭蔭棚。培養階段,水深應控制在30厘米左右。同時防止敵害生物如水蜈蚣、紅娘華等生長繁殖。
三、鰍種培養。
鰍種培育放養密度每平方米1000尾左右,水深30---40厘米。放養前清塘消毒,施入基肥,放養后實行“定質、定量、定時、定位”投喂制度,每天投喂2—3次,日投喂量為魚體總重量的5%--8%,經常加注新水。根據天氣及魚種攝食情況,投餌量要適當調整。飼養管理要求池水透明度控制在15--20厘米,常施追肥保持肥水。苗種階段發生的主要病害為由車輪蟲、三代蟲引起的寄生蟲病,防治方法:用0.7x10—6的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兌水全池潑灑或用0.15x10-6-0.2x10-6的滅蟲精全池潑灑。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