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選擇最適宜的時間催產,是家魚人工繁殖獲得成功的關鍵,而親魚的性腺發育狀況是確定其最適催產期的主要根據。當雌親魚的卵巢發育到能夠有效催產期后,有一段“等待”的時期。這段時間一般是5月初到6月上旬,鰱、鳙親魚大約30天,草魚、青魚的親魚可略短些。不到這段時期,催產藥物對親魚卵巢的作用效力不大,催產效果不佳;錯過這段時間,親魚的性腺就會退化,催產效果也不好。
水溫與氣候條件也是確定催產時間的主要因素。水溫在18~30℃之間都能催產,但在春季,親魚需在18℃以上的水溫中生活半個月左右,其性腺才能最終發育成熟。家魚人工催產繁殖的目的是生產魚苗,所以確定催產期不僅要考慮適宜的催產條件,也要考慮適宜的孵化條件,若水溫變幅太大,或是水溫過低,孵化時間太長,出苗率就會大大降低。據筆者了解,有些魚苗生產者為了搶占魚苗市場而提早進行催產,催產效果往往不佳,即使親魚產得較好,出苗率也因孵化過程中受水溫的影響而大大降低。因此,春季水溫剛回升到18~20℃時,由于氣候變化頻繁,水溫很不穩定,此時不宜急于催產,應待水溫比較穩定時催產。因此一般宜在4月底或5月初開始催產為宜。若春季天氣暖得早,水溫回升快,則催產日期可適當提前,反之,要相應推遲些。臨近催產期,要經常測量水溫和收看天氣頸報,凡清晨最低水溫穩定在18℃以上且能持續幾天不下降,或是天氣睛暖,水溫合適,且在近3天內無下雨降溫的寒潮天氣預報時,可以催產。如遇寒潮天氣,要等寒潮過后氣溫回升之時催產。大批量的催產應在22~28℃這段最適水溫時期內進行。
親魚在催產過程中,常會引起受傷,如不妥善護理,常有死亡可能,養殖戶必須注意以下環節:
1檢查產卵情況,對半產卵或不產卵的親魚,要輕壓腹部,將卵子擠出,若生殖孔堵塞,要戳穿生殖孔,以防吸水膨脹。
2放入暫養池,讓其充分休息。暫養池每畝施呋喃唑酮30~50克,每周1次,連續3~5次。暫養期間以投喂商品餌料為主,如豆餅、糠餅等,草魚投喂谷芽、青菜和少量青餌,不宜施肥。
3受傷親魚要進行傷口處理。皮膚外傷涂1%食鹽的孔雀石綠藥液和高錳酸鉀溶液,加涂磺胺藥膏或青、鏈霉素軟膏,嚴重的要加注抗生素藥物,有的還要注射保健劑。
4加強管理,保持水質清新活爽,刺激親魚食欲,促使早日恢復體質。
5起捕、催產過程中,要求網具眼小、衣長、線軟,以提高起捕率,減少機械損傷。人工授精時,動作要快,盡量讓親魚不離水,帶水搬運,催產適量,無把握的魚不能硬性催產。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