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鄉市場對黃鱔需求的不斷增長,黃鱔的季節性差價逐漸拉大。因此,在黃鱔的出欄高峰期低價購入,貯養一段時間后上市,可以賺取一筆不小的差額。但如果黃鱔在貯養期間大量死亡,不僅賺不到錢,甚至還會虧本。為了減少黃鱔在貯養過程中的死亡,應切實掌握五個要點:
一、挑選健壯、無病無傷的黃鱔貯養。目前,捉取黃鱔一般以籠(簍)捕、鉤捕為主。采用籠(簍)捕方式獲得的黃鱔除身體上有劃傷的以外都可以貯養,但采用鉤捕方式獲得的黃鱔因為身體大多有內傷而不宜貯養。
二、注意控制水溫。貯養黃鱔的水溫宜控制在18℃~28℃。每次注入的新水溫度與鱔池的水溫相差不宜超過3℃。
三、保持適當的密度。貯養黃鱔的密度應視黃鱔的數量多少、個體大小和預貯的時間長短靈活確定,切忌過大。
四、及時換水降溫。因為黃鱔體表有很多黏液,若貯養密度大,又不及時換水,黏液會越積越多。這些黏液在自然分解時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并產生熱量,使水溫明顯升高,導致黃鱔死亡。
五、投喂適量的適口飼料。黃鱔投入貯養池后,若所投喂的飼料不適口,黃鱔長時間不攝食,易患閉口病,會導致其體弱消瘦,最后死亡。若飼料適口但投喂量太多,又會使黃鱔采食過量,患鼓脹病而死。因此,對貯養黃鱔投喂的飼料既要適口又要適量。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