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箱養魚有機動、靈活、簡便、高產及水域適應性強等特點,發展前景十分廣闊。但網箱養魚常發生"營養不良"癥,那么,怎樣正確判斷識別網箱養魚的營養不良癥?應采取哪些有效的"進補"措施呢?
維生素類營養不良及"進補"要點
維生素是魚類正常生長不可少的營養元素,魚類若缺乏維生素,將會嚴重影響其正常生長。其識別診斷和對癥"進補"措施如下:
1.維生素A類營養不良其癥狀是魚類皮膚與眼睛出血,鰓瓣畸形且常連成一體,尖端肥大,食欲不振,生長緩慢。防治時可在餌料中添加和搭配青綠飼料、胡蘿卜和玉米等。
2.維生素B類營養不良癥缺乏維生素B類的病魚魚體肌肉萎縮,皮膚、眼睛及魚鰭常充血,行動遲緩,運動失調,食欲不振,生長緩慢,體色變暗,死亡率增加。防治時可采用飲食配方治療方法,在魚用餌料中要注重進補和添加混合維生素制劑或對癥增加B類維生素的用量。在餌料配方中,應多投喂青飼料、啤酒酵母、魚粉、米糠、餅粕、麩皮、魚液膏、小麥粉、肉骨粉等富含維生素B類的餌料。
3.維生素C類營養不良癥缺乏維生素C類營養元素的魚類魚背椎骨常呈畸形,部分魚類頭部、鰭、皮膚、顎部充血。防治時可在餌料中添加混合維生素制劑或單獨增加維生素C,并應適量添加菜葉汁或果汁等富含維生素C類的食物。
4.缺乏其他維生素的病狀及防治缺少維生素D的病魚鈣的代謝紊亂,骨骼軟化,生長受到影響,形成佝僂癥。防治時應注意在餌料中添加混合維生素制劑或維生素D,適量增加投喂動物內臟,或在餌料中加入少量魚肝油、脫脂奶粉等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缺乏維生素E的魚類生殖系統受損,性腺發育不良,且組織中類脂水平低于正常值,紅血球破裂,出現貧血,眼球突出,肌肉萎縮,背部明顯消瘦。防治時可在餌料中添加混合維生素制劑或單獨增加維生素E。還應適當增加米糠、麩皮、玉米,大豆、豆餅浸泡液等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缺乏維生素K的病魚血液凝固緩慢,皮下及肌肉、胃腸常呈出血狀。防治時在餌料中添加維生素混合制劑或維生素K,在投喂時應注意搭配部分青飼料、多汁飼料等食物。
無機鹽類營養不良及"進補"要點
1.軟骨病的癥狀及"進補"措施發生軟骨病的魚類正常生長代謝功能失調,魚體中軸骨骼、脊椎骨及肋骨軟化,病魚食欲減退、生長緩慢。防治時,應在餌料中適當增加鈣和磷的含量。
2.脊椎前突癥該癥主要因魚體缺磷所致。病魚頭蓋骨、鰓蓋骨常呈畸形,眼球突出,脊椎前突,骨骼生長緩慢。防治時應在餌料中添加適量的磷。
3.貧血癥此病系餌料中缺乏鐵和銅,影響紅血素和血紅蛋白的合成所致,病魚血液中紅血球數量減少。防治時,應在餌料配方中添加適當的鐵和銅制劑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