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黑龍江省牡丹江市, 針對池塘養魚的比較效益不斷下滑的問題,采取六條措施取得了明顯效益。
一、改善池塘條件,應用先進養魚技術, 從提高單產中要效益
本地區池塘多數建于“六五”期間, 塘底淤泥嚴重淤積,池埂塌陷。針對這一問題,組織生產者改造舊塘、護坡整堤、清理淤泥,將貯水深度達到1.5米以上( 越冬池除外)。現在,全地區以每年改造池塘5000畝的進度,建成了大面積符合標準的精養塘。池塘標準提高了, 精養技術得以推廣,單產隨之提高,經濟效益明顯上升。
二、挖掘飼料潛力,采取科學投喂技術, 從降本節支中要效益
一是開辟新飼料源、降低生產成本, 利用多種優質低價飼料代替魚粉。目前,顆粒飼料原料品種已挖掘 10多種,飼料系數由2.3降到1.9,每公斤魚成本降低0. 30元。二是發展節糧型漁業。對于資本不足的養魚戶, 讓他們增大鰱鳙放養比重, 靠畜禽肥水利用糧食加工下腳料喂魚。另外,根據水體天然餌料豐富, 有機肥儲量大的地方,增大肥水魚比重,水草資源豐富的地方, 提高草魚放養比例。三是采取科學投喂技術, 對飼料進行科學配方,提高飼料在水中的穩定性, 讓投喂的飼料被魚充分利用。
三、調整養殖結構,加快養殖品種更新換代, 從價格差距中要效益 隨著經濟發展,消費者膳食結構的改善,在養殖結構上大膽改革,抓住機遇,瞄準市場、大搞外引的, 養野的、搞新的、抓快的,來提高養魚效益。 目前全地區已引進名特優品種已達16種, 新品種的銷售價格與原有養殖品種價格差距甚多。有位養魚戶, 依靠養殖新品種年收入3萬多元,比原有養殖品種增效2萬多元。
四、實行套養輪捕,充分利用水體資源, 從均衡上市中要效益
一方面實行套養,輪捕方式,捕大留小,常年上市。另一方面,擴大商品魚越冬服務, 次年賣“開江魚”,擴大溫室越冬面積,儲存商品魚,讓寒冷的冬季, 也能吃上活魚。
五、依靠現有池塘,投放大規格魚種,大夏花, 從一季養兩茬中要效益
由于本地區自然條件限制,6月份和7 月上旬市場缺少鮮活魚,售價甚高。通過投放大規格魚種,到6月末,7月初商品魚就可捕出上市,取得好的季節差價。接著放養大夏花魚種,充分利用現有池塘條件, 達到一年養兩茬魚的目的。
六、完善生產結構,開發水產旅游垂釣, 從二三產業中要效益
發展游釣既可間捕出池,減輕商品魚的在塘量, 又可使商品魚分流,緩解“賣難”的問題,效益可增值。當地釣出的魚價比市場每公斤高出8元左右。魚頻頻上鉤,費時不多,得魚不少,釣魚者心滿意足, 養魚者更不會吃虧。
七、利用光合細菌提高產量是一條目前不錯的選擇。具體方法見本網站的產品介紹一欄中的相關內容。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