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初春的氣溫變化比較大,氣溫顯著回升,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蟲、細菌、病毒和真菌)迅速復蘇并繁殖;又由于越冬期間多拉網及魚體凍傷,造成體表感染而致病。3月份魚類容易得爛鰓病、豎鱗病、痘瘡病、水霉病、小瓜蟲病等。因此,應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保證養殖生產的順利進行。
一 、細菌性爛鰓病
病原:魚害粘球菌。菌體細長,粗細基本一致,兩端鈍圓,一般稍彎。
癥狀:病魚體色發黑,離群獨居,不吃食。鰓上粘液很多,鰓絲腐爛帶泥,病情嚴重的時候,鰓絲末端軟骨外露,鰓蓋內側表皮充血,中央表皮常腐蝕成一個圓形透明小洞,俗稱“開天窗”。鰓組織出血、腐爛。由于鰓組織受到破壞,致使魚的呼吸困難,引起死亡。草魚鰓瓣感染了粘球菌后,引起組織病變不是發炎和充血,而是病變區域的細胞組織呈現不同程度的腐爛、崩潰和侵襲性出血。
危害對象及流行條件:青魚、草魚、鳙魚等養殖魚都可能發生此病,主要危害草魚。在水溫15℃以下,一般少見。20℃左右開始流行。
防治方法:
1、預防:每畝水面1米水深用50 毫升“殺菌紅”全池潑灑,每15天使用一次。用“魚康樂2號”以0.5%添加于飼料中,每15天投喂一次。苗種放養前用 “苗種浸泡劑”按1/5000的比例稀釋后,藥浴3~5分鐘。
2、治療:每畝水面1米水深用100~125毫升“殺菌紅”全池均勻潑灑,同時配合“魚康樂2號”使用效果更佳。若病情嚴重或出現暴發性疾病時,用“魚康樂1號”,以1.5%添加于飼料中,3~5天為一個療程,連續投喂直至無死魚增加時為止。
二、豎鱗病
病原:水型點狀極毛桿菌
癥狀:病魚體表粗糙,部分鱗片(多數在尾部)向外張開象松球,鱗基部水腫,內部積聚著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滲出液,以致鱗片也隨著脫落。并有爛鰭,鰭條基部充血,腹部有時膨大和眼球突出等癥狀。病魚游動遲緩,呼吸困難,身體倒轉,腹部向上,這種狀態持續2~3天后死亡。
危害對象及流行條件:此病主要危害鯉魚、鯽魚、草魚和鰱魚。每年春季流行。
防治方法:
預防:(1)冬季每次拉網出魚后,立即用 “殺菌紅”,按每畝水面1米水深50毫升的用量全池潑灑。(2)在化凍后,每畝水面1米水深用“殺菌紅”50毫升全池潑灑。
治療:每畝水面每米水深用100~125毫升 “殺菌紅”全池均勻潑灑,病情嚴重時連用2~3次。在魚已經開食的地區,還要在飼料中加入1.5%的“魚康樂1號”連喂三天。
三、痘瘡病
病原:病毒
癥狀:發病初期,病魚體表出現許多白色小點,上面覆蓋一層白色塊狀粘液。隨著病情的發展,白色斑點的數量不斷增加,同時斑點的區域不斷擴大,致使病灶部位的表皮逐漸增厚,形成石蠟狀的增生物,形狀好似痘瘡,因此稱之為“痘瘡病”。痘瘡增長到一定程度會自然脫落,接著又會在原患部再次出現新的痘瘡,最終使魚消瘦而死。
危害對象及流行條件:在池塘養殖中主要危害越冬前后的2齡鯉魚,通常在秋季至初冬和春季,水溫在10~15℃出現。由于發病率低且同池其它魚類不受感染,因此未能引起人們對此病的重視。近年來,由于網箱高密度養殖技術的蓬勃發展,此病日趨嚴重,發病率也逐漸升高。、
防治方法:
1、開春后,每畝水面每米水深用50毫升 “殺菌紅”或200~400毫升(0.3~0.6ppm)的“高效滅菌碘”稀釋后全池潑灑,每周使用一次以控制水中病毒的數量。
2、魚體攝食后,在飼料中添加飼料量2‰的“超濃縮光合細菌”和0.3%的高穩易還原Vc,以提高魚體的免疫力。
四、水霉病
病原:水霉菌
癥狀:水霉病俗稱白毛病、膚霉病。水霉菌最初寄生時,一般看不出病魚有何種異常,當看到病狀時,菌絲體已侵入魚體傷口,向外生長。如因操作、運輸不慎而使魚體受傷,低溫造成凍傷,或寄生蟲、細菌等感染造成原發病灶時,霉菌的動孢子便從魚體的傷口侵入,吸取皮膚里養料,在受傷病灶處迅速繁殖,蔓延擴展,長成棉毛狀的菌絲。菌絲與傷口的細胞組織纏繞粘附,使皮膚發生潰爛、組織壞死,同時隨著病灶面積的擴大,魚體負擔過重,游動失常,食欲減退,魚體消瘦,最終病弱死亡。
危害對象及流行條件:此病發生在20℃以下,的低水溫季節,以早春、晚冬最為流行。全國各地均有發生。水霉菌對寄生蟲無嚴格的選擇性,各養殖魚類從魚卵到成魚均能被感染。密養的越冬池,春季塘水清瘦或處于饑餓狀態的魚,都易患水霉病。
防治方法:
預防:魚類入池操作過程中要盡量仔細,勿使魚體受傷。入池前用“苗種浸泡劑”按1/5000的比例稀釋后,藥浴3分鐘后再入池,入池后用“殺菌紅”按每畝水面1米水深50毫升用量全池潑灑。避免在水溫15℃以下處理養殖魚類,以免魚體凍傷及擦傷。
治療:每畝水面1米水深用“殺菌紅” 100~125毫升全池潑灑。
五、小瓜蟲病
病原:多子小瓜蟲。
癥狀:當蟲體大量寄生時,肉眼可見魚體表、鰭條和鰓上布滿白色點狀囊胞,因此又稱之為“白點病”。嚴重感染時,由于蟲體侵入魚 的皮膚和鰓的表皮組織,引起病灶部位的組織增生,并分泌大量粘液,形成一層白色的薄膜覆蓋于病灶表面,同時鰭條病灶部位遭受破壞出現腐爛。
危害對象及流行條件:國內各養殖地區此病均有發生。此蟲對寄主沒有嚴格的選擇性,對當年魚種危害最為嚴重。不論在何種飼養水域均能感染此病。
防治:
1、放養前每畝水面1米水深用50克“魚蟲滅2B”2000倍水溶解后全池潑灑。用“魚康樂2號”以0.5%添加于飼料中,每15天投喂一次。苗種放養前用 “苗種浸泡劑”按1/5000的比例稀釋后藥浴3~5分鐘。
2、發病時用50克魚蟲滅2B2000倍水溶解后按每畝水面1米水深的用量全池均勻潑灑,隔2天再次使用一次。同時配合“魚康樂2號”使用效果更佳。若病灶嚴重感染時,用“魚康樂1號”以1.5%添加于飼料中,連續投喂3-5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