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羅非魚作為一種熱帶性魚類,每年約有5—6個月越冬期。在此期間,除了要認真按照羅非魚越冬的有關操作程序進行科學、規范的管理,還需注意下面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注意調節水溫。在羅非魚正常越冬期間內,宜將水溫維持在其生長溫度下限(在越冬期間要有控溫設備),這樣魚的活動、攝食、耗氧都處于較低水平,能夠減少飼料投入,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越冬成本。若水溫過高,魚的代謝水平、吃食、活動增強,主要是排泄物增多,嚴重污染越冬水質,并會產生一些對魚有害、有毒的物質。因此,在越冬期間內,宜將水溫控制在18~19℃間,并長期穩定在這一范圍內,切忌忽高忽低。
二、注意適時換水,調節水質。羅非魚由于越冬期長,水質較易惡化,因此,在越冬期間,應選擇晴天水溫較高時段進行換水或補充新水,以降低越冬池水肥度,保持水質清新。注意換水時應使用井水或無污染河水,水溫與冬池水溫相差不超過3℃,每次換水控制在1/3或1/4。如遇陰雨天或寒流天氣,可使用微生物制劑進行調水,同樣能起到降低越冬池水質肥度的效果。
三、注意增加溶氧。在越冬期間,由于存塘密度大,應多注意增加溶氧,防止魚因缺氧引起泛塘造成損失。增加溶氧最好的方法是使用增氧機。一般選擇在中午越冬池水氣溫較高的狀況下開動增氧機2~3個小時,并掀開薄膜進行通風換氣。在正常情況下,夜間最好不要開動增氧機,以保持池內水溫。
四、注意投餌方法。在越冬期間內,應注意投料方法,投料數量和質量。飼料一般從膨化料、浮料為主。因膨化料粘合性較好,不易散失,而且能夠準確掌握投料數量,減少浪費。投料次數以水溫變化為主,一般每天投料一次,以魚在3個小時內能吃完為準,如天氣突變或水溫較低,可減少投料次數或停止投料。
五、注意加強越冬后期管理。至越冬后期,由于氣溫升高,食量增大而水質較差,所以應加強日常管理,加大換水量,特別要注意對產苗親本進行產苗強化培育,以便在較短時間內恢復體質、加快性腺發育、提前進行生產。而對于魚種,除提高飼料質量和數量外,還應做好出塘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如降低水質肥度、調溫,進行水體、魚體消毒、鍛煉等一系列準備工作。
六、注意防病。在越冬期間,由于水溫較低,魚本身的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弱,容易受細菌、真菌和寄生蟲的感染和侵襲,只能通過加強飼養管理。并采取嚴格的防病措施,主要是定期進行水體、魚體消毒、投喂殺蟲、抗病毒的中草藥餌,堅持以防為主,治療相結合的原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