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水庫養魚要獲得較高產量和經濟效益,其實很大程度上受到水庫環境因素的制約。因此,水庫養魚應充分考慮水庫的面積、水深、天然餌料等自然條件和養魚者自身的經濟條件及市場行情等因素。中小型水庫之類,要根據水庫的理化因子和浮游生物及庫內野雜魚數量等情況來確定放養魚種的品種結構及規格數量。一般中小型水庫在我國南方地區常以養殖花白鰱為主,再搭養部分草魚、鯽魚、鳊魚等。放養魚種數量按計劃年產量而定。現按照畝產200kg的模式介紹其養殖技術。
1、魚種投放魚種數量:每畝投放魚種250--300尾,鰱鳙占70%(鰱魚:鳙魚為2:1),鯉、鯽、草、魴等占30%。
2、投喂、施肥:采用以施化肥為主,有機肥與投飼料結合。施肥量常根據水庫的理化因子和水中的浮游生物量來確定。水庫養魚一般要求水的透明度在30---40cm,浮游生物量要達到20mg/L,pH值在7.5左右。按常規施肥,當水溫達到10℃以上時,每畝每次可施化肥10--15kg,全年施15—16次,平均20天施一次。其中5月占10%;6、7月各占20%;8月占30%;9、10月共占20%。施肥方法是用船將磷肥、氮肥分開溶解并分別潑灑于水庫中上游,不要把兩種化肥混合溶解使用,以免降低肥效。同時,再根據水的肥瘦兼施有機肥和飼料。
3、調節水質:每天測定一次庫水透明度,根據庫水變化及時施有機肥或投喂飼料。一般4—6月每次每畝施發酵的有機肥50kg,每半月施一次。6--8月,根據鳙魚的生長情況,加喂油渣,每次每畝投喂10kg,每3--5天喂一次。方法是用船將油渣潑灑在庫中上游鰱鳙魚較集中的水域。
4、如農田大量灌溉用水:應停止使用化肥、有機肥,每天可適量投喂麩皮、米糠、油渣等飼料。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