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網箱養殖黃鱔具有投資少、規模可大可小、放養密度大、生長速度快、成活率高、管理簡單等有利因素,同時又不影響養魚產量,還能充分利用水體,大幅度提高經濟效益。
1、水域選擇
水質好無污染,水位落差不大,不受洪澇和干旱影響,水體中無損害網箱的魚類或水生動物,水深1.5~2.5m,靜水或微流水,光照充足,無冷浸水。符合以上條件的水體都可設置網箱養殖黃鱔。
2、網箱設置
池塘設置網箱,每只15~20不等,但網箱總面積不超過總水面的20%。網箱的固定有兩種方式:即固定式和自動升降式。網箱成排排列,兩排為一組,兩排之間是投飼管理的人行“橋”,上“橋”處為看守棚。固定式采用長木樁打入池底,每個網箱4個樁,木樁要求粗而牢,入泥深而穩,高出正常水面80~100cm。樁排列整齊,在同一直線上,樁與樁間還可用尼龍繩相連,并向網箱外端拉纖,使樁更加穩固。網箱四角繩頭各穩系于木樁,拉緊張開網箱,并使網箱上緣出水60cm。自動升降式是以油桶等浮力大的物體代替木樁,并且按網箱大小用鋼筋角鐵或竹木材料水平固定框架,網箱四角繩頭系于架上的堅樁,網箱能夠隨水位自動升降。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在兩排箱之間搭人行管理橋,還便于在箱的四周全部搭上人行橋,為多設飼料臺投飼,觀察黃鱔以及其它操作提供便利,但造價比固定式稍高。網箱中移入水草的品種以水花生最為理想,它能起到防暑降溫、凈化水質,為黃鱔提供優良棲息場所的作用。在長江中、下游,每年4月份就可從野外收集種源移入網箱培植。網箱中水草占80%以上,且生長繁密后才能放養鱔苗。
3、鱔苗放養
鱔苗的放養因目的不同,放養時間有早晚。為生長增重和季節差價雙重效益,放養于5月份之前就可開始,放養早,生長時間長,增重量大;如只是為了換取季節差價,不圖增重,那么秋季投苗暫養亦可。網箱中黃鱔放養密度一般為2~10kg/m2。黃鱔苗種放養必須嚴把苗種質量、大小分養、浸泡消毒。
4、飼料投喂
一定質:飼料必須新鮮且營養豐富,常用的鱔魚餌料主要有蚯蚓、小雜魚蝦、螺蚌肉、鮮魚肉、畜禽肝腸肺等活餌或鮮料,投喂食時其大小以黃鱔張口即可吞入為宜,大塊料的必須切碎。另外,投喂黃鱔的飼料種類不能隨意改變。二定位:除活餌外,飼料需投在飼料臺上,網箱中的飼料臺最好每2~5設1個,飼料臺用網布竹片做成“板罾”式,每個長寬為40~60cm,成長方形或正方形,小石塊壓臺沉于網箱底部(該處應為網箱中水最淺處)。箱中飼料臺分布均勻。三定時:黃鱔喂食,每天1次即可,在傍晚進行,中、晚秋水溫漸低,黃鱔投餌時間可逐步提前到溫度高的中午。四定量:飼料不能忽多忽少,或時有時無。而每次投喂量的多少或是否投喂要根據“四看”來靈活掌握。一看天氣:天氣晴,水溫適宜(21~28℃)可多投,陰雨、大霧、悶熱少投或不投;秋冬水溫低,還可稍喂些精飼料。二看水質:池塘或網箱中,水呈油綠、茶褐色,說明水體溶氧量多,可多喂飼料;水色變黑、發黃、發臭等,說明水質變壞,宜少投或不投飼料,并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三看黃鱔大小:個體大,投餌多,個體小,投量少,并隨個體生長逐漸加投飼料。四看吃食情況:所投料在2h吃完,說明攝食旺盛,下次投量應增加數量;如果沒有人為和環境因素影響,4h后飼料還剩余很多,說明飼料投量過大,下次應減少投量,并要注意檢查黃鱔是否發病。
5、水質管理
春季,池塘蓄水深約1.2m,水淺有利于日照升溫,增加攝食量。隨氣溫升高、水位逐漸加深,至夏季達最高。冬季也要保持一定水位保溫,以利于魚類和黃鱔避寒。另外,日常換水,排水時,網箱不至于“吊箱”而影響黃鱔棲息,加水時也應充分考慮固定式網箱中黃鱔的防逃,做到確保網箱水上部分在50cm以上。池塘水質保持“肥、活、嫩、爽”,15~20d洗刷1次網箱四周的網布,使箱內外水體能夠充分交換。
6、病害防治
放養前池塘徹底消毒,選養體質健壯的苗種,入箱前黃鱔浸洗消毒,飼料中常添加消炎殺菌滅蟲藥物,每隔20d左右池塘潑灑生石灰或漂白粉或敵百蟲殺菌滅蟲。黃鱔常見病是腸炎、赤皮、螞蝗,要及時預防和治療。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