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年來,我地養魚專業戶利用鄱陽湖資源優勢,發展網箱養殖黃鱔。2002年全縣網箱養鱔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并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F將網箱養鱔關鍵技術總結如下,供廣大網箱養鱔愛好者參考。
1.網箱設置 網箱材料為聚乙烯網片,敞口型,為500厘米x400厘米x100-120厘米規格的長方形網箱。每個網箱用4根竹樁固定在水體中,水下深度為50-70厘米,排列成“一”字形,間距50厘米,行距150-200厘米。新制的網箱在使用前要用石灰水浸泡2—3天消毒。
2.放養前的準備 鱔種放養前半個月,每667平方米(1畝)水面用100公斤生石灰或5-10公斤漂白粉等藥物化漿對水體進行消毒,徹底殺滅有害生物。網箱應在放養前—個星期下塘,這樣可使網衣上形成由絲狀藻組成的生物膜,避免鱔種入箱后擦傷皮膚,同時也可以使網布上不利黃鱔生長的有害化學物質提前釋放。
網箱養鱔,移植到網箱內的水草以水花生為主,水花生經洗凈后,放在5%的食鹽水中浸泡10分鐘左右后人箱,以防有害生物隨草帶人箱中。水草移植的覆蓋面一般占網箱水面的70%—80%,這樣既可凈化水質、提供黃鱔棲息場所,又能遮擋強烈的日光。每個20平方米的網箱,用網布在其內搭好1—2個飼料臺,每個飼料臺約1平方米。
3.鱔種投放 放鱔種應在每年的4-5月和7月下旬-8月,這兩個時段放養的鱔種要比6—7月放養的成活率高。放養鱔種的規格一般為每尾重25—50克,同一網箱放養的鱔種規格大小基本一致。一般鱔種分為兩個等級,即每尾重50克以上的為—個等級,每尾重50克以上的為另—個等級。5月份之前可放養規格相對小些的鱔種;7月下旬以后放養的鱔種規格應大—些,一般每尾重在50克以上。放養密度為每平方米2-3公斤。
4.馴食和投飼 網箱養蠟的鱔種均來自收購的天然鱔種,必須進行人工馴食。具體做法是:放養的鱔種在頭2-3天不要投飼,讓其呈饑餓狀態,待第3天或第4天黃昏前開始把少量新鮮的小雜魚投喂在飼料臺上,投喂量控制在蠟種總體重的1%,如2-3天后觀察到鱔種攝食旺盛,投喂量可增加到2%,這樣持續一個星期后就可以進入正常投喂。馴食期間,做到定時、定位、定量,同時要用一定響聲來馴食,如敲盆發聲等。
經馴食后,隨著水沮的升高,日投飼量應逐漸增加到鱔種總體重的5%,7、8、9、10四個月是黃鱔的生長期,日投飼量增加到5%-10%,在11月份以后水溫降到15℃以下,日投喂量為3%,每天投喂一次,投喂時間在黃昏前后。飼料投在飼料臺上。飼料要求新鮮適口,大的飼料魚要剁碎。
5.日常管理 首先做好日常觀察和檢查,堅持早晚巡箱,查看箱體是否被水老鼠咬破,如有漏洞,應及時修補。其次是清洗網箱,一般一周或半個月刷洗網衣一次,以免被水藻類堵塞網眼,影響箱內外水體交換。再次是在暴風雨后要檢查水位,水位上漲則要往外放水,因為黃鱔不適應在深水環境中生活;天旱時,要保證養殖水體水位穩定;換水、沖水的溫差不要超過3—4度,因為黃鱔對水溫的溫差較為敏感;另外,還要做好防逃、防盜、防病工作,日夜有人監守。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