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斑鱖又名巖鱖,是一種名貴魚類,肉質結實,味道鮮美,刺少,是魚中上品。近幾年,隨著市場需求量日益增加,斑鱖養殖日益增多。為避免過渡捕撈野生斑鱖苗,維持生態平衡,白蓮湖魚種場從2003年起著手斑鱖繁育試驗,經過兩年的努力,2004年5月中、下旬共催產斑鱖21組,生產出水花2.55萬尾,培育成夏花2.1萬尾,其產值達3.15萬元,獲利1.5萬元。現將生產環節綜述如下:
一、斑鱖生物學特性
1、形態特征:斑鱖身體延長,背圓弧形,隆起很小。體色為暗褐色或棕黃色,分布有許多黑斑塊或銅錢狀斑。頰下部及鰓蓋下部披鱗。下頒前端有犬齒狀齒,頜骨后端達到眼后緣,眼較大。
2、生活習性:斑鱖喜棲息在靜水或微流水中生活,尤以水草繁茂或石礫底質的湖泊、河道較多。在池塘飼養條件下,有在池底打洞做窩的習性,白天數尾至十數尾潛伏在窩內,故拉網捕魚時不易捕到。多在傍晚或早晨出窩邊覓食。
3、食性:斑鱖為典型的肉食性兇猛魚類,以小魚、小蝦為食,全年無停食現象。在自然條件下,斑鱖1月完全以蝦為食,5月、7月和11月斑鱖食物中蝦的出現率略高于魚,其他月份均為魚的出現率高于蝦。在池養條件下,沒有明顯的選擇性,一般較喜捕食適口魚類,故能否提供數量充足、大小適口的魚苗是養殖斑鱖成敗的關鍵。
4、生長:斑鱖分布較廣,在天然水域中數量也多,但它的生長速度較慢,在天然水體中需要4年左右才能達到400--500g。但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由于餌料魚充足,在苗種培育階段,長至2cm僅需13天左右,長至6—7cm需35天左右;在商品魚養殖階段,一般2年可達商品規格。
5、繁殖習性:斑鱖的繁殖季節為5--7月,在江河流水處、水庫上游流水處均可產卵。親魚一般2—3齡即達性成熟。懷卵量隨親魚的體長、體重增長而增加。一般1--4萬粒。卵為漂浮性,具油球,在流水中呈半漂浮狀態。卵徑1—1.2mm左右,在水溫23℃--27℃條件下,從受精到孵化約需4天。
二、人工繁殖技術
斑鱖人工繁育,主要是抓好親魚培育,親魚選擇、催產、孵化、苗種培育等五個環節,其主要操作方法是:
1、親魚培育:在秋冬季節,從柘林水庫選購3齡以上,規格0.2kg以上,且體質健壯,無損傷的斑鱖。斑鱖按雌、雄1:1.5的比例進行專池培育,池塘面積以1--2畝為宜,其放養密度為每畝20---30kg左右,這樣便于日常管理。在斑鱖種入池前,池塘要用生石灰消毒,斑鱖放人后每畝先要投喂鯽、鯉等小規格適口餌料魚60kg。在產前再追投3次餌料魚,每次每畝40kg,以確保性腺發育需要。此外,為確保水質清新,溶氧豐富,在培育期間要定期沖水,一般前期半個月沖水一次,產前5--7天沖水一次,每次沖水2個小時。
2、親魚的選擇:親魚的成熟度直接影響催產效果。親魚選擇采取一看二摸的方法。雌魚腹部膨大,輪廊明顯,生殖孔松馳,腹部松弛而富彈性,為成熟好雌性。輕壓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遇水散開,即為成熟度好的雄魚。
3、催產:一般要在5月中下旬催產,催產藥物可采用地歐酮(DOM)+促排卵素2號(LRH--A2)或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促排卵素2號(LRH--A2)或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素2號(LRH--A2)+地歐酮(DOM),其劑量比常規魚略高些。注射方
法為一次性胸腔注射。注射激素后的親魚直接放人圓形產卵池,或孵化環道,并保持沖水或流水刺激排卵。親魚產卵后及時收集魚卵,并用容量法計算產卵量(2004年催產受精情況見下表。)水溫25℃--27℃時,效應時間為28--29小時。
4、孵化:采取環道流水孵化。流速應較家魚稍快。為確保受精卵正常發育,孵化用水要求水質清新、溶氧充足、無污染、無敵害,特別要嚴加過濾,一般采用雙層80--120目的網布過濾。此外,要勤洗過濾紗窗,以防環道水位上升溢卵逃苗。
斑鱖胚胎的發育一般在原腸中期計算受精率,多為60%--70%,明顯低于家魚。從受精到孵化出苗,水25℃--28℃需85小時,同一環道需持續10個小時才完畢,這可能與產卵不同步有關。內源性營養階段,即鱖魚出膜至卵黃囊消失需45小時。
三、苗種培育技術
1、開口培育階段。約需3—5天,在環道中進行。剛平游的斑鱖為紅褐色,全長5.3—5.5mm,開口吞食餌料魚時,先咬食魚尾部,等咬食至頭部而放棄。按時足量投喂適宜的開口餌料魚,是育魚成敗的關鍵措施之一。根據試驗,斑鱖用出膜8—12小時團頭魴作為開口料效果較好,投喂量為斑鱖的5---6倍,以增大吞食機會。開口3天后,可用草魚或白鰱水花投喂。
2、夏花培育。約需15--20天,均采用水泥池培育。其技術關鍵是:投喂充足的適口餌料魚,改善水質和防治魚病。育苗成活率達到82%。
(1)育苗池條件:水泥池面積50m2,水深0.7m,無滲漏,池底為鍋底型,且排污方便。池頂進水,池底出水,排污并設溢水口。生產用水水質要求清新,溶氧豐富,每天24小時用增氧泵增氧,育苗池使用前要用高錳酸鉀消毒。
(2)斑鱖苗放養:斑鱖開口3--5天后出環道。出環道時應帶水操作。放養密度:經對比試驗,每m冰體放苗500---800尾較適宜,并可直接培育成3.5--5cm夏花。
(3)餌料魚投喂:斑鱖魚在2cm前以投各種水花為主,2cm之后投喂白鰱烏仔,做到每天投喂2次,投喂量視魚的吃食而定,一般是斑鱖苗的5倍左右。
(4)水質管理:日常管理除保持微流水和持續增氧外,隔天要沖水排污,確保育苗池較高的溶氧量和較低的NH-3--N水平。
(5)病害防治:通過養殖觀察,只要餌料魚充足,斑鱖發病率較低。但育苗前期危害嚴重的是車輪蟲、斜管蟲等原生動物疾病;育苗后期危害嚴重的細菌性疾病。對原生動物疾病使用硫酸酮,細菌性疾病使用二氧化氯、聚維碘等藥物進行防治,效果均較好。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