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所謂老頭鰻,指的是經過一個養殖周期,乃至幾個養殖周期的飼養,仍達不到100克以上商品規格的鰻魚。多數老頭鰻體色發黃,俗稱“黃苗”。養殖場對此類鰻魚頗感頭痛,繼續養殖,成本很大,卻收益甚微,甚至虧本,放棄又很可惜。老頭鰻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出現老頭鰻后該如何再培育?現簡單介紹如下。
l 老頭鰻的形成原因
1.l 白仔鰻養殖階段
(1)放養密度過高,由于飼料、溶氧的不足,而產生生長停滯的僵鰻,雖養殖一段時間后,體色發黑,但入土池后仍形成老頭鰻。
(2)白仔鰻馴食時,絲蚯蚓的投喂量、投喂次數少,部分小規格、體質差的鰻苗搶不到食,長期缺食形成僵鰻,進而長成老頭鰻。
(3)分池不及時,體弱、有病或搶食能力差的鰻苗因缺食而形成老頭鰻。
1.2 黑仔鰻養殖階段
(1)池塘清塘、消毒不徹底,黑仔鰻下塘后,部分黑仔鰻因捕食到少量天然餌料后而厭食人工投喂的飼料,長期導致生長緩慢,形成老頭鰻。
(2)放養密度過大,放養規格不一致,大小懸殊大。投喂飼料時,體強力壯的鰻種能夠搶到前面,飽食一頓,體質差或搶食能力差的鰻種只能在后面,很少能吃到飼料或僅吃到一點點殘食,有的只好在池中漫游覓食天然餌料以維持生命,時間長了,就慢慢形成懶食的習慣,從而導致生長緩慢,形成老頭鰻。
(3)黑仔鰻放養密度過小,剛開始時,池塘水質清瘦,鰻魚不需爭食,形成懶食習慣,又因鰻魚數量少,投餌少,池塘水質不易控制,形成“清湯寡水”,造成惡性循環,久之易形成老頭鰻。13 鰻魚養殖階段,鰻魚患病成疾或治療時藥物濃度過高引起中毒而形成老頭鰻。
2 老頭鰻的控制
2.1 白仔鰻放養密度適宜,馴餌時適度延長投喂絲蚯蚓時間,呈增加每次的投餌量,讓全池鰻魚均能吃到、吃飽,避免僵鰻的產生。
2.2 黑仔鰻下塘前,池塘消毒徹底,選擇規格差不多大的黑仔鰻放養,密度合理,每畝15萬—2萬尾,開始時盡量延長投喂時間,適時分塘,避免老頭鰻的產生。
2.3 成鰻養殖階段做到無病早防,有病及時治療,且嚴格掌握藥物劑量,避免藥量過大引起鰻魚中毒,形成老頭鰻。
3 老頭鰻的再培育
有條件的養鰻場可以用水泥池,無條件的養鰻場可以用一個較小的土地,清塘、消毒徹底后,將老頭鰻集中起來進行強化再培育。
老頭鰻剛入池時,一般攝食很不理想,甚至不攝食。這時,一定要有耐心,用較好的只仔料(甚至是白仔料)拌得松軟一點,再適當加點鴨蛋、雞蛋等,以吸引老頭鰻攝食。在未達到完全正常攝食之前,不能以常規投飼。要求適當延長投詞時間到2-3小時,力爭讓更多鰻魚吃到飼料。一般要1個月左右,鰻魚攝食量會逐漸增加,直至正常攝食。這時,再在飼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冰鮮魚魚糜,且添加比例逐步增加到30%-40%,老頭鰻的生長將趨于正常,體色也由黃色慢慢轉變為正常體色,以后就可以按正常飼養方法管理了。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