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生產實踐證明,水庫魚類捕撈效果好壞,不僅影響當年產量,也會影響第二年的產量。因此,合理捕撈應做到:①捕撈時間安排在冬至以后至春節時;②捕撈規格大小應以其商品性和最佳經濟效益為準;③捕撈數量一般應控制在稍低于水庫魚類當年的增長量,否則會降低水庫產魚能力。
目前水庫捕撈常用漁具:①三層刺網。由兩層大網目網衣中間夾一層小網目網衣組成。網片長度為50米,其總長度為水庫最寬處的3 倍。高度一般為10米、12米或15米。分浮網和沉網兩種。該網不受庫底地貌和水深的限制,作業靈活、方便,可根據魚類活動規律放置魚網,待魚上網即可收網收魚。②攔網。用來攔截魚群和封閉水域。它是一長帶形網片,每處長度40-50米,總長度為水庫最寬處的2倍,高度以到庫底為準。③定置張網。由底網、墻網、八字網、蓋網縫合組成。其作用是集裝漁獲物,是以誘餌、聲音以及其它干擾方法誘魚上網的工具。張網的大小由水庫大小、水深和魚產量而定。一般為高10米、寬10-20米、長40-60米,八字網的夾角為55°-65°,內口寬0.4-0.6米。
由于水庫大小不一,地貌復雜,庫水深淺不同,單用一種網具捕撈,起捕率很低,有些品種魚群不一定能夠捕獲,采用幾種網具聯合作業,其捕撈效果較好,一般捕獲率為60%-70%。作業方法稱為“趕、攔、刺、張(或拉)”聯合漁法。“趕”就是用三層刺網趕或用機船掛拖白板或電趕。其目的是通過驚嚇和驅趕,引導魚群進入捕撈區域。趕魚的順序由內向外,由淺水向深水,浮刺網和沉刺網交叉使用,輪流向驅趕方向推進。放網有橫向和縱向,網與庫岸相垂直,每隔20-100米的距離平行放網,橫斷水面,一個上午或一個下午各趕一兩處,每當刺網全部放完,即將攔網沿最后一邊刺網邊放下去,把已經趕過的區域和未進行趕魚的區域隔離開來。“攔”就是用攔網將魚欄在捕魚區域內。隨著刺網不斷向前驅趕,攔網也不斷向前推進。“刺”就是用雙層刺網或單層刺網在捕魚區域內外張掛刺網,捕捉未被趕入張網內的魚類。“張”或“拉”就是事先把張網定置在起捕魚的區域,等魚上網,將魚捕撈,或在小范圍內用拉網將魚一網拉盡。拉網可用攔網代替。張網一般在傍晚下網,次日上午收網效果較好。
因為水庫地形復雜,在下底層魚類,如鯉、鯽魚,即使采用聯合作業法,也難以將這些魚類捕獲。為此,捕撈下底層魚類要另用單層刺網,做好季節性日常作業。此外,還可采用延繩釣,用小蝦、蚯蚓等作為引餌,使用18--20號鉤,晚上放鉤,早晨收鉤。也可用卡釣(又稱彈弓釣),用竹片做成,內裝豆末、黃豆等。用卡箍套進兩個頭,卡長一般為4-8厘米,可獲鯉、鯽、鳊和草魚等。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