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塘鱧俗稱虎頭鯊、蒲魚,因含肉量高、肉味鮮美,江浙滬一帶將其和莼菜視為江南名菜。塘鱧商品魚歷來依靠天然水域捕撈,市場供不應求,價格不斷上漲。隨著市場對塘鱧的需求量增加,苗種供應將成為制約塘鱧養殖發展的主要因素。現將塘鱧苗種繁育技術介紹如下:
一、生物學特性塘鱧2--3冬齡性成熟,產卵繁殖的適宜水溫為16℃--28℃,產粘性卵,粘絲較長,有雄魚護卵習性。塘鱧為小型肉食性魚類,喜食小魚小蝦,人工飼養投喂軋碎的螺螄、蚌肉也喜食。據養殖試驗,2cm左右的塘鱧魚苗當年可長到20g以上,第二年可長到50--100g。
二、親魚的挑選親魚來源途徑:一是從市場上購買或從天然捕獲挑選體質健壯、無病無傷的2--3冬齡的個體,運回后暫養;二是池塘培育親魚,收購天然魚種或當年孵化的魚苗,經強化培育,1--2年可達性成熟。作為親本的個體要求雌性1OOg、雄性150g以上。雌雄鑒別:塘鱧雌雄形體相似,從外形很難鑒別,但生殖季節較易分辨,雄魚個體比雌魚稍大,腹部狹小,而雌魚腹部膨大、柔軟。雌魚臀鰭上沒有或很少有銀灰色的斑點,雄魚臀鰭上及泄殖孔周圍都分布著密集的小斑點。
三、親魚的培育用于繁殖的池塘要求池底平坦,面積1--3畝,水深1.2--1.5m,并事先挖去過多的淤泥,每畝用生石灰150kg兌水溶化后全池潑灑,消毒后7天經過濾注水,每畝施經發酵的糞肥500kg,以培育基礎餌料。收集的親魚用3%的食鹽水浸浴10--15分鐘,每畝放養1000--1500尾。培育期間要求水質有一定的肥度,水的透明度30cm左右。水溫達14℃以上時,開始投餌,主要投喂小魚、小蝦、絞碎的河蚌肉等。從4月份開始每隔2--3天沖水1次,以促進性腺發育。
四、催產和孵化水溫穩定在20℃以上時即可注射催產劑,雌魚每kg注射LRH--A20--30&g+HCGl200--1500國際單位;雄魚為雌魚劑量的70%。注射后的親魚按1:1--1.2的比例放人池塘中,按2--3尾雌魚設置一個“三合瓦片”作為人工魚巢,一般12小時后雌、雄魚即配對產卵、受精,檢查瓦片即可看到雄魚護卵,雄魚利用的胸鰭不停地扇動,帶動水流,有利于胚胎發育。水溫18℃--25℃時,約經15--25天即可全部孵化脫膜,出現魚苗,魚苗孵出后即可清除魚巢,通過拉網、抄捕和地籠張捕等方法將親魚移去。
五、魚苗、種培育可在池中放一些水草束或水花生等漂浮植物,為仔魚提供棲息場所。仔魚的食料可用雞糞等堆肥培養小型浮游動物,并補充投喂蛋黃;隨著魚體的生長,投喂次數及數量逐步增加,并增投豆漿、魚糜等。在培育過程中,要保持水質清新、溶氧充足,定期潑灑生石灰和漂白粉,并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等藥物。經1個月飼喂,當魚苗長至2--3cm時,改喂小雜魚糜、軋碎的螺螄、蚌肉和豆餅糊,日投喂量占在池魚體重的1%一5%。養殖期間經常測定水質指標,通過加水、換水使用活菌劑等措施,保持水質達到肥、活、嫩、爽的要求。
六、魚種的捕撈塘鱧魚種有伏泥和附草習性,捕撈較為困難,可采取以下方法相結合:①用抄網在水花生群落底下抄捕;②降低水位,用地籠張捕;③用魚種網拉捕;④干塘捕捉。捕撈魚種要事先準備好網箱,放置在水質清新的池塘中,將塘鱧魚種暫養一段時間,待一定量時立即轉至成魚池養殖。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