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夏初,正是魚病流行的高峰期,常見的魚病有傳染性魚病(如出血病、腸炎病、爛鰓病、赤皮病等),寄生性魚病(如中華鳋病、錨頭鳋病、鲺病等)和泛池等。各養魚戶應加強魚病預防工作,發現魚病,及時對癥用藥。常見魚病的防治方法簡介如下:
一、 成魚養殖常見魚病的防治
1、傳染性魚病 常見傳染性魚病有病毒引起的出血病,細菌引起的“老三病”(腸炎、赤皮、爛鰓病)。其預防措施為:池塘每隔10-15天用漂白粉1ppm濃度或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5:2)0.7ppm濃度全池潑灑1-2次,同時內服“希望”魚用藥餌一個療程(連用三天)。網箱和流水養魚的預防方法藥物掛袋、掛簍或定期潑灑,每隔10-15天掛藥袋(簍)一個療程,可掛硫酸銅、硫酸亞鐵(5:2)150克/袋,或漂白粉250克/簍,每個網箱(25m2)掛3-5個袋(簍),連掛三天,或每隔10-15天潑灑生石灰乳液(25m2用生石灰5-10公斤)。
出血病的治療:外用硫酸銅0.7ppm濃度全池潑灑,連用兩天,每天一次,內服魚血康或“三黃”藥餌魚血康的用量按其說明使用,“三黃”藥餌為大黃50%,黃柏30%,黃芩20%,按每50公斤魚用藥250克的用量拌餌投喂,連用三天。
“老三病”的治療:腸炎、赤皮、爛腮病常以并發病的形式出現。其防治方法為:外用漂白粉1ppm濃度或強氯精每667m3水體用藥200克全池潑灑,內服"希望"魚用藥餌,按正常投餌量連喂3-5天。
2、寄生性魚病 常見寄生性魚病有中華鳋病,指環蟲病、錨頭鳋和鲺病。其防治措施為外用90%的晶體敵百蟲0.5ppm濃度全池潑灑,或用B型魚滅蟲靈0.5ppm濃度全池潑灑。
二、魚種培育常見魚病的防治
1、傳染性魚病常見的有“老三病”、白頭白嘴病、尾柄病等。
白頭白嘴病的治療:每畝水面平均水深1米用生石灰15-20公斤,和水調勻全池潑灑;或將百萬分這二到四濃度的五倍子搗爛,用熱水浸泡,連渣帶汁全池潑酒。
尾柄病也即爛尾病的治療:每立方米水體用0.3~0.4克魚康或強氯精全池潑酒。
2、寄生性魚病
寄生性魚病除中華鳋、指環蟲、錨頭鲺和鲺外(期防治方法同成魚養殖),還有原生動物寄生蟲引起的車輪蟲病、斜管蟲管和小瓜蟲病等。
車輪蟲病、斜管蟲病的治療:用0.7ppm濃度的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比例為5:2)全池泌酒;或每畝水面平均水深1米用苦楝樹枝葉30公斤煮水全池潑酒。
小瓜蟲病的治療:用中藥制劑殺蟲靈全池潑灑,連用三天,按說明使用。或用1~2克/米3水的亞甲基藍全池潑灑。
三、泛池 泛池是塘水中的溶解氧不足,引起死魚的一種現象。一般多發生在5-9月間。每當出現天氣悶熱、氣壓降低、風向由北轉南、暴雨過后等情況,一般池塘出現泡沫,甚至有一股腥臭味,小魚蝦子聚集于池邊等。 防治方法:
1、適時換水,機械增氧,調節水質。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厘米左右,每隔10天左右加水一次,水質過濃應及時加注新水,水源條件差的可將兩口塘的水進行對換。有增氧機的,晴天中午開機1-2個小時。
2、注意巡塘,發現泛池跡象,立即注入新水,或開動增氧機增氧,減少或暫停投喂飼料。
3、用黃泥水、明礬水、石膏粉等潑灑,對解除泛塘也有一定的效果。
四、用藥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
1、外用藥的潑灑一定要準確測量水體,以免藥量過少達不到效果或過多而造成中毒。
2、藥物溶解要充分,尤其是漂白粉、強氯精、硫酸銅等應充分溶解后方能潑灑入池,最好用紗布過濾,以免殘渣使魚誤食而導致魚中毒。
3、溶解藥的溫度應適當,如魚康、強氯精、硫酸銅合使用,尤期是晶體敵百蟲不能應用溫水溶解,但水溫不得超60℃,以免降低藥效。
4、不同作用的藥物不得混與堿性藥物(如生石灰)同時使用,否則敵百蟲遇堿水解成毒性很強的敵敵畏。
5、盛裝或溶解藥物的容器不用金屬容器,如漂白粉、強氛精、晶體敵百蟲、硫酸銅、高錳酸鉀等藥物。如用金屬容器溶解易腐蝕容器或與容器起化學反應降低或增大藥效。
6、藥物潑灑的時間最好選擇在一天中水溫較穩定的時期,如下午4-5時。
7、藥物應現配現用,如漂白粉、強氯精、魚康等含氯類藥物配水后停留時間長易失效,生石灰的潑灑最好配成石灰乳,如時間過長沉淀后也易失效。
網箱和流水養魚在施藥時,用藥量應適當,不能過量,以防引起魚瞬間中毒。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