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魚生活在環境因素比較復雜的水里,經常受到病毒、細菌以及寄生蟲等病原體的侵襲,特別是當魚體瘦弱或受傷,以及外界環境有利于病原體的大量繁殖時,魚就會得病。魚一旦得了病,輕者會影響魚的生長,重者常常會引起大批死亡。
得了病的魚有其共同的特征,注意觀察這些特征就可以發現魚的病情。通常得了病的魚主要表現在行動上,它們多離群在塘邊浮在水面緩慢獨游或竄游,特別是在早晨、中午或傍晚更容易發現這種現象。得病的魚,體色一般都發黑或發白,或體表部分有充血或腐爛等癥狀。
一、魚病的診斷方法
目前,對魚病的診斷,主要有肉眼診斷和顯微鏡診斷兩種方法。肉眼診斷:就是用眼睛直接去觀察。比如對一些較大的寄生蟲病的診斷,就是靠這種方法診斷的。
顯微鏡診斷:目前常用于原生動物等疾病的確診和其它疾病的輔助診斷。一般按體表、鰓、腸道、眼、腦等部分順序檢查。小魚體表用顯微鏡直接觀察,大魚取體表粘液涂片檢查,鰓、腦取部分組織壓片檢查,腸道和眼將整個器官壓片檢查。檢查中一般用3-5 尾剛死尚未腐爛變質或快要死的病魚進行檢查。
但是對魚病的診斷光靠肉眼及顯微鏡,還是不夠的,還要通過對魚類發病的周圍環境及病情反映等情況進行全面綜合分析,才能作出最后的診斷。 二、魚病的預防
魚生活在水里,得了病不易發現,更不好醫治,所以對于魚病一定要堅持“防重于治”的方針。一般預防魚病的方法要從環境、離原體和提高魚的抗病能力等幾個方面著手。
1.由于魚塘中常有病原菌、寄生蟲以及有害水生物的存在,所以在放魚前必須徹底清塘,改善魚塘衛生環境。
2.因為魚體上常常會被感染上各種細菌和病原體以及寄生蟲等,所以在魚種放養前要堅持用藥水洗澡。
3.注意搞好餌料及食場的消毒。魚類吃的餌料要注意保持新鮮,不要吃腐敗變質的食物。投喂草類餌料時要先放在漂白粉溶液中浸洗。魚塘施肥也必須經過發醇并加入適量漂白粉消毒后使用。魚塘里的食臺周圍也要經常消毒。
4.搞好魚塘環境衛生及養魚工具的消毒。經常消除魚塘雜草,及時撈出魚塘殘餌、污物,保持魚塘水質清新、良好。要及時撈出死魚和各種敵害,特別要妥善處理死魚并將發病魚塘所使用的工具消毒,以免病菌帶入其它魚塘,引起魚病的傳染、流行。
5.精心飼養、堅持定質、定量、定時、定位的投餌原則,增加魚類的抗病能力。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