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搞好降暑降溫 黃鱔的適溫上限為28℃,夏天陽光暴曬易使池水迅速升溫,使黃鱔中暑。可在池中四周種植南瓜、絲瓜、葡萄等攀援植物或用稻草搭棚遮陽,也可在鱔池水面投入適量浮水植物,如水葫蘆、水浮蓮、浮萍等遮陽(但面積不能超過池子1/3)還可采取換水調溫,即在盛夏把池子水位加至25厘米-30厘米,并采取更換池內表層水來平衡池水溫度,這樣既可保證黃鱔出水呼吸、攝食,又不致被高溫傷害。有條件的采用整日微流水的方法降溫,效果更佳。
注意餌料質量 餌料一定要新鮮,切忌投喂變質、腐臭餌料,以免黃鱔吃后患腸胃病。夏季黃鱔生長快,要盡量多喂螺蚌肉、鮮蚯蚓和蠅蛆等動物性蛋白餌料,并改平時一日喂一次為每日兩次,分別在上午9點以前和下午6點以后較涼爽的時間投餌,投喂量以黃鱔當日吃完為宜。應及時撈出剩余餌料,以防污染池水。
控制鱔池水質 夏季成鱔池的水質酸堿度以控制在PH值7-8之間較適宜,如果池水長時間呈酸性,可以向池內潑灑生石灰水進行調節。
嚴防鱔魚逃跑 夏季天氣變化突然,特別是發生雷雨、暴雨時,黃鱔焦躁不安,最易逃跑,嚴重時可在一夜間逃得一尾不剩。因此,要特別注意檢查水位深淺、池壁池底有無裂縫以及排水孔網罩是否完好,及時排除隱患,堵斷黃鱔逃跑的出路。
防止黃鱔浮頭 在正常飼養條件下,如出現一般性浮頭,說明放養密、投餌多、黃鱔生長旺。但在天氣悶熱、陰雨天、水質嚴重惡化、水面出現氣泡等情況下,或早晚巡塘時發現黃鱔受驚跳動、群集水面、散亂游動,則說明是嚴重缺氧,必須迅速處理。對輕度浮頭,只需立即注入新鮮水增氧即可,但千萬不能在傍晚注水,以免造成上下水層對流反而加劇浮頭;暗浮頭多發生在夏季和秋初,由于癥狀輕,不易察覺,如不及時注水預防,易發生泛塘死亡,一定要細心觀察、及時處理,對天氣、水質突變引起的浮頭,只要減少投餌,將餌料殘渣及時撈出,從速注入新水即可解決。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