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夏季是水產品生長的“黃金時期”。為了便于水產養殖者及時準確掌握有關技術,減少生產過程中不必要的經濟損失,現將成魚、成鱉、牛蛙在這段時間的飼養管理綜述如下:
一、成魚
1、投餌施肥。每100公斤吃食魚日投精料4-5公斤,食草魚日投青料量:6月中30-40公斤、7月40-50公斤、8月65-80公斤。無機肥隔5-7施一次,每次畝用尿素1公斤加過磷酸鈣1-1.5公斤,施肥次數和數量應根據天氣、水色和飼養品種調整,使水體透明度控制在35厘米左右。
2、調節水質。一是沖注新水,每隔10天向池加新水15-20厘米深;若水質惡化,應排出1/3-1/2陳水,再注入新水。二是進行人工增氧,使上下水體交換。三是施生石灰,間隔20-30天,每畝每次用生石灰15-20公斤溶于水后潑灑。
3、防治魚病。每日早晚巡塘,撈出塘中雜物。隔15天左右在塘邊和食臺上用漂白粉250-300克兌水潑灑,防治細菌性皮膚病和爛鰓病。每月喂蒜頭2-3次,按100公斤魚體重用蒜500克搗碎拌入餌中,每次連喂3-5天,可防治腸炎病。
二、成鱉
1、勤巡鱉池。早、中、晚各巡池一次,主要觀察天氣、池水、甲魚健康和攝食情況及防逃設施。
2、餌料投喂。餌料要求新鮮量足、大小適口。腐敗變質和含鹽份過高的食物不宜喂鱉。勤撈殘餌、掃食臺、保持食物清潔衛生,以免甲魚生病。
3、水質管理。受有機物分解和高溫蒸發的影響,甲魚池水極易惡化。因此要經常加水、換水,務使池水清閑富氧,一般3-5天換水一次。
4、降溫防署。在池南端搭棚遮蔭,為池水面積的1/4左右,也可在池邊種上絲瓜、南瓜等作物,以降低水溫。保持鱉池四周環境安靜,即使換水亦盡量不發出響聲。
三、牛蛙
1、增加投餌數量。隨著溫度的增高,牛蛙食量增大,7-8月份達最高峰,投餌數量也應逐漸增加,以避免飼養池發生弱肉強食現象。此時的投餌量一般應達到蛙總重的20%左右。
2、強化水質管理。夏季氣溫高水質易變壞,為保持牛蛙池水質清新,應視水質情況,經常加注新水。
3、做好遮蔭降溫。在池塘中培植些菱藕等水生植物,池塘邊栽種些葡萄、絲瓜等藤類植物,促使牛蛙快速生長。
4、加強防逃工作。夏季暴風暴雨多,牛蛙受驚后爬越障礙或掘洞逃跑,因此在這種天氣要特別注意做好防逃工作。
5、及時清除敵害。建立巡視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除蛇、鼠、貓等牛蛙的天敵。
6、抓好疾病防治。每日要清洗餌料臺,及時清除腐敗變質的餌料。每半個月用漂白粉全池消毒1次,使池水濃度達1ppm。一旦發現牛蛙得病,應及時采取相應措施,以防疾病蔓延。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