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在我國北方地區,氣泡病是池塘養殖魚類的常見病,魚苗養殖期、魚種養殖期、成魚養殖前期及魚類越冬后期常有發生,發病后可造成魚類大批死亡,甚至全軍覆沒。
一、病因
由于養殖水體過肥,水體溶解氧過飽和引起。當養殖水體溶解氧過飽和時,過飽和的氧氣通過鰓經血液循環進入魚體,血液流經鰭、魚苗皮下毛細血管時,由于此時氧分壓較低,氧氣從血液中解離出來進入組織中,過剩的氧氣滯留在組織中形成氣泡,起初氣泡很小,以后逐漸增大。魚苗誤吞氧氣泡,在腸道內也形成氣泡,吞入較多時,可形成較大的氣泡。
魚苗發病后,頭部、體表皮下、鰭膜、腸道及腸壁有大小不等的氣泡,發病魚苗浮于水面,游動困難,受驚后呈掙扎狀,不攝食,不久即衰竭而死;魚種、成魚發病后,鰭膜內可見許多大小不等的氣泡,治療不及時則氣泡處出現潰瘍,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三、流行情況
魚苗養殖期、魚種養殖期及成魚養殖前期,連綿陰雨天氣轉晴后的無風天氣下,常發生此病。我國北方地區在魚類越冬后期也常發生此病。
四、造成養殖水體溶解氧過飽和的原因
春季連綿陰雨時,水體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較弱,對水體中氮、磷等營養成分利用率較低,池塘淤泥分解出的氮、磷等營養成分在水體中積累起來。晴天后,水溫升高較快,水體中浮游植物營養充足,太陽光照充足時光合作用旺盛,產氧量較多,而春季水體耗氧量又較少,過剩的氧氣積累于靜態水體中,導致整個水體溶解氧過飽和。
北方地區魚類越冬前期,由于光照較弱,水體中浮游植物對水體氮、磷等營養成分利用率較低,春節過后,光照逐漸充足,水體中浮游植物營養充足,光合作用日漸旺盛,產氧量增大,由于有冰層覆蓋,過剩的氧氣無法散失到空氣中,致使整個水體溶解氧過飽和。
五、防治方法
1.預防方法 魚苗養殖期、魚種養殖期及成魚養殖前期,可以采取以下預防措施:嚴格控制池塘施肥數量;天氣連陰數天轉晴,尤其是晴后無風天氣,要注意開啟增氧機曝氣,以便使水體中過剩的氧氣擴散到空氣中;魚苗應清水下塘,或在肥水后的輪蟲高峰期下塘增加養殖水體中魚苗基礎餌料生物的數量,以減少魚苗誤吞氧氣泡的機會。魚類越冬后期,可以采取以下預防措施:魚類越冬后期,尤其是春節過后,采取打冰眼、開啟增氧機等措施,以便使水體中過剩的氧氣擴散到空氣中。春節前出魚的池塘要保留足夠數量的白鰱,以抑制水體中浮游植物的過渡繁殖。
2.治療方法 用濃度為4mg/L~6mg/L的食鹽全池潑灑,以改變魚體皮膚滲透壓,使患病魚體內的氣泡逸出體外,此法可有效治愈氣泡病。向養殖池塘注入清水并排出部分老水。開啟增氧機,使水體中過飽和的氧氣散發到空氣中。潑灑滅藻藥物,降低水體中浮游植物的數量。冬季發生氣泡病后,可以采取打冰眼、開啟增氧機等措施,使水體中過剩的氧氣擴散到空氣中。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