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錨張網捕魚(anchored stow net fishing)張網漁業的一種。用錨或碇固定張網作業。主要捕撈帶魚、小莧魚、鯧 、毛蝦以及小型魚類,沿海和大江河口外都有分布。有單錨和雙錨兩種固定方式,單錨張網中國始于20世紀20年代,以浙江沿海最早。50年代起,浙江、遼寧和江蘇等省沿海相繼發展。
20世紀50年代以前都使用中、小型帆船作業。60年代以后,使用機動漁船為主。較大型漁船載重65-95噸,主機功率88.2-135.975千瓦,配有兩臺絞綱機,作業人員10人,亦有用載重1.0-3.5噸的帆船作業。
網具呈方錐形,有的網口有杠架或桁桿裝置,有的無此裝置。如浙江的單碇桁桿張網即拋碇張網,以桁桿和沉石擴張網口,網衣由網具和網囊構成。網口網目長度33毫米,網囊網目長度8毫米,網口拉直周長78.54米,風衣總長17.79米,用乙綸網線編結,網口裝綱長度為28.96米,上口綱結縛于桁桿兩端,下口綱兩端裝沉石,網口四角的叉綱通過轉環與錨綱連接。單錨桁桿張網結構見安康網捕魚。無杠架或桁桿裝置的網具有單錨和雙錨兩種固定方式。前者見潮帆張網捕魚,后者見大莆網捕魚。
每艘漁船載網20頂,將桁桿置于右舷甲板上,木碇置于船首甲板上,網具和綱索置于中部甲板。漁船到達漁場后,使船首頂流,將木碇從左舷拋出,放出錨綱(長度為漁場水深的1.5-2倍),將叉綱經轉環和錨綱相連接,其他屬具與網具連接,然后依次放網入水中。注意晝將網具放得離船遠一些,以防網具被潮流壓入船底。起網時,先撈起浮標繩將其拉至桁桿,拉上網口,解去叉綱,再拉上網身和網開一面囊,解囊取魚。最后起碇,準備下次放網。一般都是白天作業,一天起,放網兩次。
江蘇、浙江、遼寧等省沿海的錨張網,作業水深在50米以內,流速2-2.5節,可常年作業。
這種作業,轉移漁場較方便,作業范圍廣,比用樁定置的張網捕撈效果好,可取而代之。但網囊網目太小,對經濟魚類幼魚損害大,已加以限制。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