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目前人工育苗雖然取得了成功,但由于人工育苗從受精、變態、發育生長至底播放流達到的規格,需近10個月的時間。為解決人工放流苗種問題,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因地制宜,在海膽棲息密集區進行疏采,這樣既解決了苗種問題,又能充分利用海區餌料豐富的條件,使疏采后的海膽快速生長發育。
海膽苗種區的確定,是以該海區餌料多寡、海膽棲息密度和海膽個體大小來綜合考慮,一般地講,海區餌料種類不多,生物量不大,而海膽棲息密度超過2個/平方米,其中殼徑3厘米以下占優勢,那么這樣的海區就可以考慮為海膽苗種采捕區。
在適宜海膽底播放流的時間(一般在4月中旬至6月中旬)里進行疏采,疏采的比例應占總蘊藏量的1/3左右。
海膽苗種采捕一般采用重潛法,由專職潛水員水下進行。采捕是應按照放流規格進行,潛水員應用小鐵耙把選擇好的幼海膽扒進網兜,每兜數量以80-100個為宜,然后提到船上放置,并不斷澆淋海水,以保持海膽的濕度。
采捕后的海膽需集中一定的數量才能進行運輸和投放,所以采捕到的海膽苗種要進行暫養。暫養時最好選擇自然海區,裝置海膽的網袋放到海底,或懸掛在養殖浮架上,每袋苗種數量不能超過300個,暫養時間不要超過3天,然后進行運輸。運輸時要把海膽置放在兩側船舷,并有草簾等物遮蓋,在運輸途中要不斷淋澆海水,運輸時間不能超過8小時,這樣才能保證海膽苗種有較高的成活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