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黃尾密鲴屬鯉科、鲴亞科的一種中小型錢魚類。該魚適應性和搞病力強、生長速度快,其肉厚質實,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黃尾密鲴在江河、湖泊、水庫等大水面中可以自然繁殖,但近年來其野生資源遭到嚴重破壞,導致市場供不應求,價格不斷上揚。目前,人工養殖黃尾密鲴發展較快,但技術不夠成熟,致使產量不高,商品率低,經濟效益不顯著�,F將黃尾密鲴人工養殖高產高效技術介紹如下:
一、黃尾密鲴人工繁殖
1、親魚選擇
黃尾密鲴2冬齡即達性成熟,一般體重在350克-450克,可于每年的捕撈季節在江河湖泊內捕獲繁殖用親魚。黃尾密鲴的雌雄在性期極易區分。雄魚頭部、鰓蓋、尾柄、胸鰭等處“追星”較多,撫摸有粗糙感,輕壓腹部有濃稠的乳白精液流出,個體較小;雌魚腹部凸出,卵巢的輪廓明顯而柔軟,無“追星”出現。
2、親魚培育
黃尾密鲴是以植物枝葉、硅藻和絲狀藻為主食,也食少量的甲殼動物和水生昆蟲。親魚可單養、混養,單養以每667平方米300尾左右為宜。親魚養育池在開春后每天每667平方米平均施發酵糞肥50千克,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厘米-30厘米之間。每每尾喂豆漿、糠麩之類8克-10克。每半月沖水1次,到繁殖季節可達性成熟。黃尾密鲴性急躁,為適應人工繁殖操作,減少死亡,每年秋、春季應定期拉網幾次。這樣經過鍛煉的親魚,在催產時遇到拉網,不會造成驚嚇跳躍而受傷。
3、催產
催產季節,要求水溫穩定在18以上,最適宜水溫20-26。常用催產藥物中以鯉魚腦垂體PG的效果最佳,雌魚每尾注射2毫克-3毫克,雄魚減半。采用一次注射法,進行腹腔注射。注射后,將親魚放在 卵池中自然產卵。在完全不靜水的條件下,水溫適宜時,經6小時-8小時即發情產卵。黃尾密鲴的卵略具粘大多數卵沉于池底,即便附著于水泥壁上 也易脫落。集卵時將產卵池和孵化槽的排水閥打開,并向池壁淋水,卵粒即脫落,隨水流向集卵孔,池干,卵進入集卵箱。
4、孵化
黃尾密鲴的卵徑較小,孵化窗口內水流要加大些,在水溫22-27的情況下,一般46小時后開始出膜,58小時出齊。此時應減小水流速度,防止逸苗。仔魚孵出3天現腰點,開始平游,第4天攝食,再飼養2天(每天喂熟蛋黃3次)下池,受精卵到魚苗下池共歷時7天-8天。
二、苗種的強化培育
1、魚苗培育
方法基本同“四大家魚”,每667平方米放養20尾左右。黃尾密鲴魚苗個體比家魚苗小,易受大型水蚤的危害。因此,魚苗下池前不能過早施肥,以減少水蚤繁殖。水色嫩、小型浮游生物多、有適口餌料,有利于魚苗生長。在魚苗下池前發現大型水蚤較多時,每立方米水體用90%的敵百蟲0.05克全池潑灑殺。魚苗下池后15天內,以投喂黃豆漿為主;15天后可投喂精面粉。經1個月培育,規格達3.3厘米左右,即可轉為魚種培育。
2、魚種培育
單養每667平方米投放0.8萬尾-1萬尾,出池規格達10厘米以上;混養每667平方米投入800尾-1000尾,出池規格達15厘米-17厘米。食料以投喂豆餅漿為主,每天喂3次。
三、成魚養成
1、混養
黃尾密鲴魚種投放的規格越大,魚生長速度越快。精養池塘在放足“四大家魚”后,每667平爐米養250尾左右的鲴魚冬片,在不增加其他飼料的情況下,年底出塘時可長到400-500克。而在瘦水山塘中,每667平方米只能放養150尾左右。應當注意的是:混養鲴魚的池塘中不宜放養大型兇猛肉食性魚類。
2、單養
由于黃尾密鲴的食種強,攝食范圍廣,因此生長速度比其他鲴類快。實踐證明,池塘單養更能取得高產。精養池要求水深1.5米以上,徹 底消毒,確保野雜魚不入池,并施 足底肥。待池中大量紅蟲、水蚤等生物出現時,方可下種。魚種要求體質健壯,規格在10厘米以上的商品魚。黃尾密鲴適應性強,水溫15-35是蝚佳生長期若飼料充足,生態條件良好,每667平方米產量可達700千克-800千克,一般產量也可在500千克以上。
黃尾密鲴抗病能力較強,病害較少,但近年來從工養殖也出現過暴發性的 出血病。此病只要在放魚前對池塘徹底消毒,高溫季節用殺菌藥物防治2次-3次,即可控制病害的發生。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