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本文從經濟效益分析的角度,談奧尼羅非魚和甲魚混養的問題,希望養殖戶從中可以得到更多增產增效的啟示。筆者從1998年初開始,在番禺區魚窩頭鎮大簡水產養殖場,用50畝池塘進行奧尼羅非魚混養鱉試驗,以羅非魚人工配合顆粒飼料為主,兼用少量野雜魚作飼料。養殖奧尼羅非魚150天,規格0.5斤以上,產魚量37500公斤,鱉過冬養殖到第二年6月,平均0.75公斤,產量3000公斤,純利潤9萬元,畝純益1800元。
池塘在放養前每畝用生石灰60公斤化水全池潑灑消毒,4月15日至20日,池塘水溫穩定20℃以上時,每平方米投放幼鱉50尾,8-9月,從海南省空運奧尼羅非魚苗10-15萬尾,采用面積5畝池塘標粗。經過自然過冬養殖,第二年4月份幼鱉養成為尾重100-150克鱉種;奧尼羅非魚苗每斤30-35尾。養成池塘統一魚種和鱉種放養模式,在4月15-20日全部放養結束,畝平均放養奧尼羅非魚1500尾,23.0公斤;鱉150尾,18.5公斤;鳙魚60尾,3.0公斤;白鯽150尾,4.5公斤;本地塘虱200尾,2.0公斤;其中主養魚占72.8%。魚種放養時用3%-5%食鹽水或10PPm漂白粉溶液浸洗消毒。放養的幼鱉做到規格整齊,體質健壯,反應敏捷,行動迅速,裙邊和背甲寬厚,無損傷,無病害,體色鮮亮有光澤,腹甲以及四肢基部以黃色為好。放養時用20PPm高錳酸鉀溶液浸洗鱉體5-10分鐘。
幼鱉餌料采用低值鮮雜魚或福壽螺肉與鰻用飼料按1:4配合,再加入1.5%蔬菜;奧尼羅非魚苗飼料采用鰻用飼料或羅非魚粉料;養成池塘采用粗蛋白不低于32%羅非魚顆粒配合飼料,和少量的鮮雜魚或福壽螺。
本試驗奧尼羅非魚雄性率81%左右,起捕率75%,苗種質量較差。由于及時撈取子代羅非魚苗,減少飼料浪費,羅非魚放養到9月底起捕上市,至11月底清塘,平均規格0.55公斤,售價5元/公斤,包括其他雜魚,產值275500元;鱉集中過冬,至第二年6-8月份,鱉平均體重0.8公斤,最大1.3公斤,背甲左右兩邊及后緣裙邊有較厚肉質,背多深綠色,腹部均為白中透黃,肉質鮮美,由于整個養殖過程沒有發生病害,無藥物殘留,售價63元/公斤,比人工純養高15元/公斤,產值28800元。總產值304300元,餌料、魚種、水電、人工、塘租等總費用208700元,純利潤95600元,畝純利潤1912元。可見羅非魚和鱉混養經濟效益可觀,是發展漁業養殖一條好途徑。
科學的混養其目的在于:1、充分利用有限的水體空間;2、合理安排各生物群體之間的食物鏈;3、減少病害傳播的機會;4、提高綜合養殖效益。從這些角度考慮,鱉可攝食奧尼羅非魚吃剩的碎料和繁殖的仔魚,及時捕食病死魚類,有效地切斷了病原體的傳播。池塘魚鱉混養技術是運用生態漁業建設的生態位原理,用鱉充實池塘空缺生態位,充分發揮生態位效能,提高池塘漁業的綜合效益。
(廣州市番禺區魚窩頭農林漁業技術推廣站 李振言)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