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海鰻(muraenesox cinereus)屬硬骨魚綱鰻鱺目海鰻科,又稱鰻魚、黃鰻、赤鰻,為兇猛底層魚類。 棲息于水深50—80m泥沙底或巖礁間的海區,游泳迅速, 性貪食、攝食蝦、蟹、魚類、烏賊等。海鰻肉質細嫩鮮, 營養豐富,除鮮銷和制罐外,其干制品“鰻魚鲞”暢銷國內外市場 ,而且魚鰻可作魚肚或制膠,是我國沿海主要的經濟魚類之一。
近幾年 ,海鰻養殖有浙江沿海一帶迅速發展焉,已取得很好的經濟效益,根據這幾年來的養殖經驗 ,現將海鰻的池塘養殖技術介紹如下:
一、池塘條件
養殖海鰻的池塘一般選用10-20畝左右為宜,進排水方便,換水條件要好,池塘平均水位在 1.2m以上,塘壩要求堅實、牢固、沒有洞穴。池底土質以松軟為好,以利于鰻魚鉆穴棲息,但池底 於泥不能太多,且不能帶有黑的腐泥。放養前半個月,將池塘干池 曝曬或帶水清污后,每畝撒干石灰75—100kg,或用漂白楊20— 25kg/畝,兌水稀釋后潑灑在池底和池邊,進行消毒。另外,在池塘 進排水閘門口內均需插平板網,防止海鰻逃逸。
二、海鰻的選擇與運輸保持環境黑暗,減少海鰻的活動。 在整個運輸過程中,操作要小心、快速,盡可能減少海鰻的干露時 間,防止海鰻體分泌太多的粘液。
三、養殖管理
1、投餌管理:
海鰻養殖的餌料一般選用新鮮小帶魚、藍圓鲹、青 鲇魚等,在新鮮餌料緊張時,也可選用冷凍或曬干的小雜魚蝦,投喂 前將餌料沖洗干凈。冷凍的餌料要解凍,曬干的餌料要用水充分浸泡 后再投喂。個體大的餌料要切成塊投喂,餌料應投在餌料臺上,便于 清理殘餌。每天投餌2次,報餌量一般約占魚體重的5%一15%,具體還要根據餌料臺上的殘餌量、天氣情況、鰻魚的攝食情況及餌料的 質量等來作適當調整。8—10月份是海鰻快速增長的時期,為了海鰻 越冬打好基礎,這一階段的日投餌量應占總體重的10%—15%;11— 12月份,水溫逐漸下降,海鰻的攝食量也逐漸減少,此時日投餌量應 控制在5%—8%左右,在水溫降至13℃以下時,海鰻就會鉆穴越冬不 攝食,此時就不用投餌了。次年3—5月份水溫回升后,為使海鰻 盡快恢復體質,提高成活率,應盡量投喂優質新鮮的餌料,日投餌量 控制在8%—10%左右。須注意的是,海鰻在剛入他的7—10天內由 于環境變化的影響,基本上不攝食,可以不投餌料,在起捕出售的 前3天,為防止長途運輸中海鰻反胃”污染水質,影響運輸成活 率,也不能投餌料。
2、水質管理:
海鰻剛入池時,由于池內環境與海區環境的差異,海鰻活動 激烈,發生“反胃”和分泌粘液,入池1—2天要保持新鮮的水質,須加大換水量,日換水100%,在高溫季節,一天要換水2次,日換水 量要達到80%,平時每天換水量 控制在50%左右,冬季水溫下降, 魚鉆穴不攝食,一般換水量控制 在30%左右。池水的透明度保持 在30—50cm,冬季池水要保持在 1.2m以上。
3、魚病防治
在海鰻養殖過程中,最常出現的是腸炎病,發病原因主要是高溫季節水質不爽、投喂變質餌料及魚攝食過多等。治療方法要 先改善水質,不投喂變質餌料與控制魚攝食量,然后在餌料中添加3‰ 的痢特靈,連續投喂3—5天。8—10月份可定期投喂藥餌來預防魚病。
4、其他管理:
堅持勤巡塘、勤觀察,每天巡塘1—2次,內容是檢查堤壩、平板網、閘門是否有缺口,漏洞,如有要及時修補,防止逃鰻,另外要查看是否有 病魚、死魚,如有發現要及時撈出,防止疾病傳染,注意觀察海鰻攝食、游動情況,發現異常,要及時采取措施。 四、收獲 根據市場的要求來確定起捕時間,一般在次年的4—5月份。采取 放干池水的方法,具體做法是在閘門外裝上一個帶有網兜的三角網,打開閘門,海鰻就隨著池水的排出而盛在網兜里。采取這種方法重復放池 水幾次,直到放不出海鰻為止。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