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年來,大銀魚的移植工作在國內各地蓬勃開展,大部分地區(qū)移植成功,給國家和集體帶來了明顯的經濟效益。但也有些地方移植失敗,如遼寧省觀音閣水庫,1995年投放大銀魚受精卵1200余萬粒,1996年未見一尾。內蒙古興安盟的查爾森水庫,投放大銀魚卵22O0萬粒,也末見成果。銀魚移植投資較大,少則上萬元,多則幾十、幾百萬元,如果失敗,給國家和集體造成的損失較大。因此,充分做好移植前的準備工作是銀魚移植成功的前提。
一、選擇適宜的水域
1.水面。由于銀魚產量低,水面小則經濟效益不明顯,故移植的水面應在1000畝以上,面積越大,經濟效益越明顯。
2.水溫。大銀魚繁殖期主要在12月中、下旬至翌年元月初,產卵最適溫度在2—6℃,孵化最適水溫也在10℃以下,故必須選擇水溫適宜的水域。
3.水質。大銀魚的生長繁殖要求溶氧大于5mg/L以上,透明度在50cm以上,水中氟、磷、鉀等微量元素含量豐富,無有毒污染源。
4.餌料。大銀魚前期以浮游動物為食,體長達8Omm以上后,食性轉為食小雜魚、小蝦等。因此,移植的水域最好是屬營養(yǎng)型的,否則,大銀魚因缺乏餌料來源而很難形成優(yōu)勢種群。
5.敵害。除上述生態(tài)因子外,敵害也是影響大銀魚成敗的關鍵因子,烏鱧、[魚感]、鯰、等兇猛魚類可吞食大銀魚成體;池沼公魚、、烏鱧等食性與大銀魚食性相似,且冬季不停食。如形成一定種群后,移植很難成功。如查爾森水庫、恒仁水庫移植失敗的原因就是盛產池沼公魚。鯉、鯽多的水域對銀魚移植也有一定影響,它們嗅覺靈敏、喜食魚卵,而銀魚的移植一般都以投放魚卵為主。故在大銀魚移植前應采取多種捕澇方式,盡量清除敵害生物,保證移植成功。
二、實地考察、學習
銀魚移植技術不能只停留在理論上,還要向一些移植成功的同行們學習、實踐,在技術上做到胸中有數,在此基礎上,選擇銀魚長勢好,和本地區(qū)較近的地點做為自己的合作伙伴,簽訂受精卵定購合同。
三、整頓漁業(yè)秩序
1.宣傳《漁業(yè)法》。由于銀魚移植的水域面積大,涉及范圍廣,直接管理難度大。因此,首先應從宣傳人手,讓漁民知法、用法,自覺維護漁業(yè)秩序。
2.當地漁業(yè)行政主管部門和公安機關聯(lián)合發(fā)通告。漁業(yè)行政主管部門和公安機關根據《漁業(yè)法》、《漁業(yè)管理實施細則》及《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擬定通告,由公安機關或所在地派出所監(jiān)督執(zhí)行,發(fā)現(xiàn)一例,處罰一例,“殺一儆百”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巡邏管理。漁業(yè)秩序的整頓光靠宣傳和通告是不夠的,還必須配備水上巡邏設施,進行檢查,發(fā)現(xiàn)情況,由公安機關配合,及時處罰,真正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處理。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